日前從吉林石化乙烯廠獲悉,該公司高密度聚乙烯(HDPE)裝置擠出造粒機組首次連續運行98天,創下國內同類裝置長周期運行紀錄。
該機組采用德國科備隆公司的雙螺桿擠壓造粒機,由于機組自動化程度高,關聯聯鎖較多,控制復雜,對操作和維護都有較高要求。自2006年首次開車以來,這套機組的連續運行周期一般都在25~30天。
為延長機組的連續運行周期,吉林石化乙烯廠將擠出造粒機組不能長期穩定運行的“頑疾”列為重點項目,成立了以主管廠長帶頭的攻關小組,聯合相關人員定期開展“會診”,堅持技術改造和維護管理雙管齊下,掃除“病灶”。
攻關小組對切換不到位的換網器分析后發現,液壓油路不能提供足夠的補償液壓油,導致瞬時切換速度不穩定是問題的關鍵。他們對原有液壓油站進行改造,在原有液壓油站4臺蓄能器的基礎上增加1臺蓄能器,使其與開車液壓油站和換網器液壓油站相互備用,實現了機組換網器在線切換。在連續運行的98天時間內,機組換網器實現兩次在線切換。
他們還對擠出造粒機組熱油泵聯軸節進行了改造。原有聯軸器連接型式為爪式彈性塊連接,設備運行2個月左右,彈性塊就會因高溫嚴重老化變形,造成泵振動異常,泵出口熱傳導油流量波動,引發機組聯鎖停車。攻關小組會同高密度聚乙烯車間對聯軸節進行改型,將原有的爪式彈性塊更改為膜片聯軸節式,并將靠近聯軸器側的軸承箱改造為可以外部進行注脂的型式。聯軸節改型后延長了熱油泵的使用壽命,避免了機組停車。
此外,吉林石化乙烯廠機動科還組織儀表專業人員自行開發了人機界面項目,將原有報警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以軟通訊的方式傳輸到DCS,改為由人機界面直接讀取數據,改變了原來傳輸速度慢、報警數量有限的問題。新報警功能確保了數據的完整性和精度,并可根據實際需要隨機增加報警。在機組出現數次異常停車而故障原因不明確的情況下,能夠進行狀態監測,第一時間確定停車原因,切實降低了故障的發生率,為裝置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經過2018年10月以來的改造以及相關的配套維護管理,從2018年11月21日至今年2日26日,擠出造粒機組連續穩定運行時間提高了3倍以上。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