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實體制造業遭遇不小沖擊,而塑膠產業由于在原材料替代方面的優勢,發展呈現持續看漲趨勢,線上線下的產業鏈平臺風生水起。
而在塑膠原料行業內,素有“北看余姚,南看樟木頭”的說法。樟木頭是全國最大塑膠原料集散地之一,塑膠原料市場非常活躍。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塑膠消費量為7000萬—8000萬噸,僅在樟木頭的年吞吐量就有近500萬噸,產值數百億元,貿易商多達四五千家。
由此,樟木頭鎮及時抓住發展機遇,延長塑膠產業鏈,實現業態升級,推動該鎮從“塑膠商貿重鎮”向“塑膠產業重鎮”轉變。目前,樟木頭有5個專業塑膠市場,國際塑膠電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塑金國際”)作為第6個開工建設的專業市場,立志打造南中國最大的塑膠電子交易市場,屆時將有利于樟木頭鎮塑膠產業的進一步整合、規范和升級。
升級版平臺 實體與電商兩翼齊飛
近日,記者走進塑金國際施工現場,只見3臺大型塔吊正施工作業,工人們在有條不紊地澆灌樓面。已建好的項目營銷中心里工人們忙著內部裝修。
“項目進展很順利,4號、7號、8號樓已封頂,6棟樓也已完成到第3層。”據項目營銷總監張海峰介紹,整個一期工程共有6.07萬㎡施工面積,共建設20棟別墅式商務綜合體,可容納782戶商戶入駐,每棟樓3層半,集商鋪、辦公和住宅為一體。目前已有300余家商戶上門登記。
張海峰透露,作為東莞市重大建設產業項目之一,項目地塊總面積約為5.6萬㎡,總投資約6.5億元。一期于去年11月正式動工,預計今年7月中旬全部封頂;二期將于今年年底動工,計劃在明年年底完成全部13.6萬㎡的施工面積,尤其是82米高的塑金國際大廈將成為樟木頭的新地標。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有互聯網的沖擊,但塑膠畢竟是大宗商品,采購動輒上千萬元,也牽涉到售后服務。“客戶要采購料,網上可以查,但最好還是實地考察產品的質量、商家的實力等。而且,很多高端材料要從國外進口,就需要一個集散地,也就是塑膠貿易中轉站,這就要實體的平臺來承載。”
不僅如此,塑膠行業的總體發展仍然處于增長態勢。樟木頭國際塑膠電子交易中心投資人陳柏剛表示,“從去年全國的經濟來看,它還是增長,為什么呢?開發高端的新的塑膠,代替了鋼材,代替了木材,代替了很多材料,也就是說,塑膠貿易、塑膠原材料批發這一塊,在以后的趨勢還是增長比較大的。”
實際上,借助“互聯網 ”,打造集生產、研發、貿易、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鏈,無疑是推動樟木頭塑膠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該項目總經理劉春明表示,塑金國際將充分利用“互聯網 ”網絡信息平臺,把該中心打造成一個集“信息、電商、金融、管理、創業、物流、研發、檢測”8大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塑膠電子交易平臺,逐步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線的塑膠全產業鏈生態圈。“這個平臺建成后,上面有報價、有倉儲、有物流,也有第三方支付,以后商家拿著電腦,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交易和洽談生意,可以說是塑膠行業的升級版。”
據了解,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引入1300家高端塑膠商貿企業入駐,同時也將引入一大批科研、金融、物流等產業配套機構及專業人才,還將開通塑金國際塑膠電商平臺,吸引2000家塑膠電商企業進入線上交易,三年內將產生2萬個就業崗位,將創造300億以上的塑膠銷售量。
缺乏規劃失良機 支柱性產業亟須資源整合
樟木頭距離深圳中心區僅38公里,擁有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樟木頭的塑膠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已經很繁榮,交易量很大,在整個珠三角,樟木頭塑膠貿易占據著半壁江山。
18年來,因區域位置的優越性自然形成了極具規模的塑膠商貿圈。官方統計,現有塑膠行業企業達4000多家,從業人員近3萬多人,塑膠年銷售量達500億元,每年為政府上繳稅收數千萬元。
有受訪的塑膠商戶表示,樟木頭在塑膠產業上錯失過機會,原因就在于缺乏整體性的規劃。如今在樟木頭可以發現,塑膠商戶分布很散亂,很多都是圍聚在山邊,不僅交通配套不方便,也存在消防等諸多安全隱患。“以前的樟木頭號稱‘小香港’,服務餐飲娛樂等行業很發達,也沒有集中精力發展產業,不像虎門服裝、長安模具等形成專業鎮優勢。隨著這幾年經濟的復蘇,鎮里更重視實體產業了,意識到必須打造支柱性產業。而無論是歷史積淀還是發展機遇,做大做強塑膠產業都是首選。”
《樟木頭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樟木頭將從政策扶持、行業規范、創新發展等方面做大做強塑膠市場,推動塑膠原料貿易向高端塑膠研發制造、現代物流、綜合性展會“三個平臺”發展,延長塑膠產業鏈,實現業態升級并形成塑膠產業集群,推動樟木頭鎮從“塑膠商貿重鎮”向“塑膠產業重鎮”提升。
其中,“三個平臺”分別為塑膠產業平臺、現代物流平臺和綜合性展會平臺。塑膠產業平臺將統籌利用全鎮土地及資源,通過對塑膠上下游企業“扶優引強”,推動形成高端塑膠產業集群。
樟木頭鎮委書記陳灼林表示,塑膠原料貿易是樟木頭鎮一個特色鮮明,并具有相對實力的優勢行業。加快塑膠原料市場轉型升級跨越發展,可以更好地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和新型城鎮經濟,帶動全鎮“塊狀特色產業”發展,提升樟木頭鎮經濟綜合實力。對此,樟木頭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近期也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部署。
政府的鼓勵與支持,也讓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樟木頭開發更高檔次的專業塑料市場。除了塑金國際,已經建成的還有南方塑膠大廈,正在規劃或籌建的,還有湘塑城、秦越等項目或工程,眾多資本角逐樟木頭,都希望能搭上樟木頭塑膠產業重鎮發展商機的快車,分上一杯羹。
“除了樟木頭,周邊常平黃江謝崗還有6000多家,整個塑膠從業商戶有1萬多家。”張海峰表示,作為有房產證的“紅本項目”,不愁今后的招商問題,其營銷中心即將于下月開張。塑金國際作為今后的塑膠行業標桿,將是此次產業創新升級的排頭兵、新動力和新引擎。
打造塑膠品牌 產學研結合引領行業制高點
放眼未來,很多人對樟木頭塑膠產業充滿信心。陳柏剛認為,“目前樟木頭塑膠行業的發展是要升級,要做品牌,向這方面發展。投資塑金國際也是我多年的一個夢想。怎樣把做塑膠行業的這些人,集中在一個平臺,整合資源,比如說有品牌、研發等,對整個塑膠行業來一個升級。”
張海峰說:“我們打算做一個1200平方米的塑膠博物館,來展示塑膠的起源、用途、產業現狀及展望等。這在行業內也是僅此一家,以打造塑膠文化來引領塑膠產業制高點。另外,順著產業升級的方向,塑膠貿易需要很強的技術配套。比如以往有些商家采購的海外的原料,如果供貨后出現問題,自己是沒有能力解決的。那我們就準備引進研發機構,以及與華南理工等高校、研究院合作,打造產學研塑膠研發基地。今后經銷商和代理商搞不定,可以讓進駐這里的專家來分析,或者讓廠商派駐售后部門來解決。”
陳灼林曾表示,希望塑膠產業能夠積極爭取上升為市級產業平臺,把樟木頭定位為東莞塑膠產業基地。劉春明則對此充滿期待,“我們還考慮成立實驗室、博士后服務站,通過產學研聯動,讓新技術可以及時落地,讓研發成果可以盡快進入市場。而如何讓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動,則更多需要政府的支持。”
事實上,政府的支持力度,關乎項目能否真正做到“南中國最大”。
“從目前來看,樟木頭周邊鎮如常平、黃江、謝崗等,都有成熟的或者在建的大型塑膠市場,比如常平大京九,就有2000多家商戶,年銷售額在200億元左右。而深圳、廣州等城市,也有頗具規模的塑膠市場。”張海峰表示,“樟木頭山地多,政府還是要考慮拿出足夠的地方進行全面開發,進一步做大做強塑膠市場。這方面塑金是帶頭人,接下來其他區域是否可以復制,將整個塑膠市場連片做到30萬到40萬平米,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項目初期的定位。”
讓樟木頭塑膠如何從“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考驗操盤者的智慧與能力。業內人士指出,樟木頭要打造塑膠品牌,還需要解決幾方面的問題。一是規模化。現在盡管有規模,但還是太散了,沒有規劃,沒有整合在一起,這需要統一的布局。
二是政府足夠支持,比如在稅收等方面引導,出臺優惠、減免等政策。“來樟木頭經營塑膠的商戶,很多都有一二十年了,實際上進入到‘塑二代’接班的局面。而對于‘塑二代’而言,更講究有好的經商環境,政府需要在教育、社保、積分入戶等各方面綜合考慮,才能吸引商戶長期做下去。”有熟悉行業的人士表示。
此外,塑膠作為大宗貿易,就必須有大倉儲、大物流、大配送。“現在全鎮零散的倉庫有15個,大的一兩萬平方,小的一兩千平方,不僅有安全隱患,還加大物流成本,今后要整合一個10萬到20萬平方米的大倉庫,并實現統一配送。”張海峰說。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