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預測,今后幾年塑料制品總產量增速將達每年10%左右,到2005年,塑料制品總產量將突破2500萬噸,而且在產品品種、功能、質量和應用領域等諸方面將發生顯著變化。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理事長廖正品日前表示,塑料制品行業是輕工行業中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的行業之一,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國民經濟各領域和人民日常生活對塑料制品需求顯著增加。據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統計,2002年,塑料制品行業全部國有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共計7480個,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408.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66%,占輕工行業總產值的10.4%,產值總額在輕工22個主要行業中位居第三;實現產品銷售率97.45%,高于輕工行業平均水平。2002年,塑料制品行業產品銷售收入230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31%;實現利稅181.15億元,增長17.43%;利潤總額為109.82億元,增長22.05%。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塑料制品行業近幾年呈穩速增長態勢,但從企業個體角度看,企業濟效益增長則呈現明顯的不平衡現象,有兩極分化趨勢。現狀·問題·差距1.總體裝備水平低、工藝技術相對落后近20年來我國塑料工業加快了技術改造的步伐,不斷更新設備,除幾十個大型國有塑料企業集團公司擁有先進設備以外,絕大多數塑料加工企業正在使用的設備中大約20%屬高能耗、低產能的設備,本應淘汰,但因種種原因至今還在使用。
2.產品結構不合理,中低檔產品偏多我國塑料工業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存在部分產品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矛盾,表現為中低檔產品偏多,高檔與缺門配套產品少;通用技術產品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少等問題。由于宏觀調控力度不夠,致使企業盲目上生產線,有的企業開工率不足,如鋁塑復合管產品在短短幾年中有一百多家企業幾百條生產線投產,造成供過于求;中低檔長線產品生產嚴重過剩,如編織袋、貼墻紙等產品;一些高檔產品仍在大量進口,如鞋用人造革、香煙包裝用BOPP薄膜、4-6μm電容器薄膜、復合包裝用的新型基材以及許多工程塑料制品。
3.科技投入不足、開發能力薄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行研制的塑料制品少多年來,我國培養了大批塑料加工專業技術人才,也涌現出一批具有開拓、革新精神的優秀的企業家和管理人才,他們在塑料制品工業發展中起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全行業陸續花費100多億美元(從1993-2000年8年間為13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120億元,平均每年150億元)購置引進大量國外技術與設備,生產出具有國際水平的產品,也創造了較好的效益,但迄今為止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究成功的加工工藝或研制出的塑料制品不多。這首先是由于就整個行業來說科技投入不足。其次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的比例低,僅20%左右。有的企業把技術進步的希望寄托在不斷購買和引進上,長期未能立足于自主研究開發。
4.大中型塑料企業少,中小企業多,一些產品未能形成集約化規模經營塑料加工企業由于可以單機生產,許多產品適合于分散、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出現眾多小規模的加工企業是不可避免的。但小企業存在著信息不靈,產品技術含量低,只能簡單重復生產等弊端。目前雖然出現了一大批年產萬噸以上的大、中型制品加工企業,而且有少數企業的產品代表了行業最高水平,占領了國內市場相當的份額,并獲得名牌產品的稱號,但這些大中型制品加工企業就其規模來看,與國外同行業企業相比仍明顯偏小。現有的佛山塑料、河北寶碩、常州塑料、浙江大東南、申達集團、煙臺萬華、蕪湖海螺、江蘇三笑、大連實德、江陰模塑、浙江鴻達、新疆天業、無錫興達、福建亞通、湖北凱樂、湖南安塑、山東三塑、安徽天安、安徽國風、明達塑膠(廈門)、廣東廣洋、四川川路等20余個企業集團的總產值約占全行業總產值的20%左右。但就其規模除大連實德、蕪湖海螺等幾家外,仍然不及國外一些大公司。又如聚氯乙烯管材,2000年我國共有生產廠200多家,總產量100多萬噸,其中萬噸以上的企業有20多家,占總生產能力的60%,產量突破數萬噸的僅有華亞、凱樂、亞通、川路等幾家,而日本聚氯乙烯塑料管材產量約為55萬噸,其中積水化學與三菱化學兩家產量之和就達到24萬噸,占總產量的43.6%。在我國不僅生產管材企業如此,農地膜生產企業數萬噸級的也僅有河北寶碩、濟南三塑等幾家企業。
5.區域發展不平衡,差距不斷擴大就地區而論,塑料工業的發展很不平衡,東南沿海與西南、西北地區的差距在不斷擴大,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發達,沿海地區比內地發展快。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相對落后,人均產量和消費量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沿海塑料工業快速發展的經驗表明塑料工業發展快慢與本地區的石化原輔材料工業和塑料加工機械制造工業的發展、以及周邊經濟環境、外貿進出口等都有關。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四省是中國塑料工業發達的省份。這些地區塑料制品加工企業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制品產量上都位居全國前列。據統計,從事塑料制品生產的企業,廣東省有4484家,山東省有2353家,浙江省有5795家,江蘇省有3666家,四省共有加工企業16298家,占全國總數的47.62%。從塑料制品產量地區分布上看,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制品產量占全國的55%以上,廣東省塑料制品的產量占全國的26%。6.國產原料供不應求,必須依賴大量進口1998年國產五大合成樹脂為676萬噸,當年進口五大合成樹脂962萬噸;1999年進口合成樹脂猛增到1119萬噸,成為歷史上進口數量最多的年份;2000年合成樹脂產量1080萬噸,比上一年(842萬噸)增長22%。2000年我國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為2196萬噸,比上一年增長15%。在工程塑料制品生產方面,所用的合成樹脂原料更多地依賴進口。2000年我國通用工程塑料消費量為32萬噸,是塑料制品總產量的1.1%,其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即使是通用樹脂PE、PP、PVC、PS和ABS等許多牌號也必須大量進口,例如燃氣管專用PE80、PE100、PPR管所用的專用原料,BOPP薄膜使用的PP專用料等,特別是每年國內使用的100多萬噸ABS樹脂,其90%是依賴進口解決。前景·重點·新點農用塑料(包括農地膜、節水農用器材)和土工合成材料仍占著重要的地位,將得到更一步發展;包裝材料和塑料建材將是塑料工業快速增長的主要領域;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工程塑料制品及復合材料,生產與應用領域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擴展;幾大類制品如:管材、異型材、壓延制品、雙向拉伸材料、薄膜等的生產將逐步向經濟規模方向發展;為保護臭氧層,泡沫塑料生產進行無氟技術改造;為減少環境污染,將加強廢棄塑料回收利用及降解塑料的研究開發;為增加塑料制品的品種和提高檔次,必須重視塑料機械和模具的設計與制造。據預測,今后幾年塑料制品總產量增速將達每年10%左右,到2005年,塑料制品總產量將突破2500萬噸,而且在產品品種、功能、質量和應用領域等諸方面將發生顯著變化。
發展·措施·建議
1.切實做好企業結構調整與轉制工作。
2.依靠技術進步和提高裝備水平,促進產品結構調整。
3.開發產品新的應用領域,拓展新市場。
4.靈活利用市場機制,開發物美價廉、適銷對路的新品。
5.實施行業管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6.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快行業發展。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