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木塑產業已經歷20年的發展期,正在向成熟期過渡。而在我國,這個前景廣闊的綠色產業從開發到制造產品,還不到10年時間。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薄弱的產業規模形成鮮明的對比。據不完全統計,至2005年底,全國直接從事木塑材料研發、生產的企事業單位有150家,木塑制品年產量接近10萬噸,但目前中國木塑產業的真正潛力還未完全發揮。
就在不久前的4月底,《中國木塑產業調查報告》研討會的召開,似乎讓業內人士看到了木塑產業的一絲曙光。據木塑/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常務副秘書長劉嘉介紹,對于我國這樣一個還沒有完全進入工業化的農業大國而言,木塑這種可充分利用低值資源的高附加值產品,能為人力、資金、原料等資源找到最佳表現位置。至本世紀初,國內木塑產業凸顯雛形,參與的企業、科研單位日益增多。木塑產業從業人員達數萬人,木塑制品產量接近10萬噸,年產值超 8億元人民幣。國家科技部"863"項目和"948"計劃專門設有木塑課題組。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天然木材資源日益減少,巨大的需求終究會敲開國內木塑材料的市場大門。
優勢產業既無行標也無國標集多重優勢于一身的木塑產業,為何多年來發展的步伐一直緩慢?
據業內人士分析,木塑材料的加工比普通塑料制品難度大。目前國內的技術大多是"舶來品",實現工業化應用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另外,一些企業的加工設備、工藝技術等均達不到要求,產品檔次上不去。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展,木塑材料生產工藝的改進、專用設備的開發及添加劑的選擇,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
另外,解決廢舊材料的回收問題是實現木塑材料加工技術產業化、規模化的關鍵。我國回收塑料的處理缺少專業機構,利用廢舊回收塑料加工的產品質量會有較大差異。而國內一些企業無論什么回收塑料都用相同的配方和工藝進行加工,產品質量和穩定性當然無法保證。長此以往,用戶也就對木塑制品失去信心。
而標準問題也一直是木塑產業的發展之惑。不僅缺乏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更是無處找尋。如何界定木塑材料一直是行業的一大難題。另外,企業也希望國家能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日本,每收集、使用1噸廢舊塑料,國家補助5 萬日元。目前,國務院已發布《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見》以及《關于節約木材的規定》,但具體的支持政策還需盡快制訂。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