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動計劃、由溫州13家企業聯合投資33億元建設的蕭縣合成革產業園區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據了解,將在年底前有48條生產線建成投產。
該園區位于京臺高速和連霍高速交匯處的蕭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蕭縣四省交界,緊靠淮海經濟圈,交通區位優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服裝、鞋靴、箱包、球類以及家俱等室內裝飾產品的快速發展,作為資源不足的天然皮革的替代產品--合成革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國內外市場對合成革的需求保持了持續快速的增長,近年來,受勞動力、生產成本、環境容量等因素影響,位于南部發達地區的合成革生產企業產業轉移趨勢明顯。
蕭縣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以及廉價的勞動力成本等獨特的綜合發展優勢,牢牢吸引了享有“合成革之都”美譽的溫州的客商目光。去年,溫州明得利合成革有限公司等13家合成革企業組團來蕭縣考察,簽定了總投資33億元打造蕭縣合成革產業園的協議,他們在占地1800畝的園區內聯合建設140條合成革生產線,今年以來,蕭縣積極搭建各類平臺,加快園區土地的平整、基礎設施等建設進度,實現年底前完成投資15億元,48條生產線投產的目標。據該縣經濟開發區負責人介紹,全部項目建成后,園區可實現高檔合成革23040萬米的生產能力,年銷售收入70億元。
近年來,蕭縣主動承接發達地區合成革的產業轉移,加快轉變生產方式,發展“綠色合成革”產業,該縣分管工業發展的副縣長朱新奇告訴筆者:“雖然我們發展這項產業起步較晚,但是我們把環保始終擺在第一位,引進企業時,嚴格環保準入制,不達標的企業絕不引進,更不以污染環境換取GDP的增長。”據了解,該縣還對引進的企業,積極鼓勵他們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低碳生產,把蕭縣合成革產業園建成全國重要的新型、綠色合成革生產基地。
為了園區發展步伐,該縣還積極向省委、省政府申請享受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有關政策支持。該縣還大力引進發展上下游產業,延長產業鏈條,發展服裝、箱包、家俱、制鞋等深加工產業,提升產業層次。規劃5年內園區總投資50多億元,建成200條生產線,年產值可達100億元以上。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