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滾塑專業委員會專家——高級工程師蔣尚仁接受《雅式專網》訪問。
滾塑是塑料加工的成型方法之一。隨著塑料材料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大型制件整體直接用塑料成型的要求不斷增多,而擠出、注射塑料成型方法在成型超大塑料制件時表現出明顯的不足,這給滾塑成型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近日,《雅式專網》就滾塑技術的優勢與國家十一五關于滾塑工業發展的方向,訪問了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滾塑專業委員會專家——高級工程師蔣尚仁。
滾塑成型的優勢
滾塑成型工藝自上世紀30年代問世以來,從小巧的兒童玩具到常見的汽車塑料件直至龐大的工程塑料制品,特別是超大型及非標異型中空塑料制品,由于其他塑料加工工藝本身特性的限制,現在還只能依靠滾塑技術才能成型。
蔣尚仁介紹說:“滾塑成型在成型超大型制品時表現出其他加工方法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例如,目前所知最大的注塑機注射量為60,000克,而滾塑成型可以成型的最大制件達20噸;再從體積來看,滾塑技術可以成型100m3的儲罐、容器,這在傳統的加工方法是難以想象的。”
滾塑成型與金屬材料或其他塑料加工方法比較,還具有多種優勢,如比重很輕,用于代替金屬,可以使制件質量減少1/2~1/3;與注射或吹塑成型相比,模具簡單,價格便宜;滾塑原料可采用改性技術得到滿足各種不同工業要求,如耐酸、耐堿、抗菌、防霉變等。
十一五發展方向
過去,由于人們對滾塑成型技術的認識不足,加之成型的自動化程度不高,效率較低,滾塑成型的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應用也受到限制。隨著設備與工藝日趨完善,近年來滾塑工業開展迅速發展,例如美國每年滾塑原料的用量已達到40多萬噸。然而,中國滾塑料的年用量還只有3萬噸,而且從滾塑專用料、滾塑設備技術水平、滾塑模具的設計加工、特殊滾塑制品的成型等方面都還比較落后,主要表現在地區分布不均,規模普遍偏小,技術落后,能耗高等方面。
正是因為如此,滾塑協會在制定中國滾塑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確立了以下的發展方向與目標:
1. 對行業現有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并根據市場需求扶持部分地區的產業發展,促進地區間發展的平衡。
2. 與大型石化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加強國內滾塑專用料的開發,并建立原料研發中心。在目前滾塑料主要依靠進口的情況下,通過整合進口資源,實現集中采購,增強采購競爭力。
3. 針對國內滾塑成型裝備較落后的狀況,建立滾塑機械、模具研發中心。
4. 建立滾塑制品研發中心,擴展國內滾塑應用領域。
5. 爭取在十一五末期原料用量翻兩番,達到12萬噸。
6. 加強與外商、外企、外資合作,促進行業發展。
蔣尚仁相信,滾塑技術的獨特優勢,及其廣闊的應用領域,必將迎來其發展的黃金時期。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