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始終洋溢著“低碳”氛圍。溫家寶總理在大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要大力開發低碳技術。對此,全行業已經形成了共識:石油和化工行業在我國踐行低碳經濟的過程中大有可為。
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胡遷林解釋了其“大有可為”之處。化工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大,而其重要原料石油和煤本身就是能源,節約合理使用能源、降低能耗將直接促進低碳發展;化工產品遍布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多產品本身就具備節能降耗的功能,比如可在建筑節能方面大展身手的聚氨酯板材,可促進汽車輕量化的工程塑料,以及正在開發的節油綠色輪胎等;在二氧化碳減排和綠色化應用方面,更離不開化工行業。
在低碳理念的推動下,以塑代鋼將大顯身手。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占峰告訴記者,塑料的大量使用不僅節約了能源、資源,還在節材、節水、節地、保護環境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塑料建材的擴大應用就完全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據資料顯示,從原料到生產出產品的整個過程來看,生產1噸塑料異型材比生產1噸鋁型材可節電1萬千瓦時左右。多生產1噸塑料異型材或者少生產1噸鋁型材,即可節約煤炭3.6噸、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9.43噸。
低碳經濟的興起也將促進廢舊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馬占峰說,對塑料制品要從產品的生命周期來考慮其低碳綠色的特性,在產品開發和設計階段就要考慮到該產品不僅價廉物美、具有一定性能和功用,還要看其環境相容性。搞好廢舊塑料的分類技術研究開發對提升廢舊塑料利用率意義重大。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低碳經濟與橡膠工業關系非常密切,低碳模式應貫穿從原材料選擇到生產過程、再到固體廢棄物處理的整個產業鏈。在低碳經濟的浪潮下,輪胎節油問題受到了前有未有的關注。輪胎滾動阻力是影響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滾動阻力每減少20%,每百千米二氧化碳排放就可減少400克,低滾動阻力的綠色輪胎已經成為全球橡膠行業的研究熱點,歐美相繼推出了與滾動阻力有關的強制性標準,我國輪胎行業也正在這方面尋求突破。
目前,二氧化碳減排和綠色化應用已經成為重要課題。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秘書長說,低碳經濟的發展將為氣體行業在二氧化碳減排和綠色化應用,以及氫能、液化天然氣、太陽能、光伏產業等領域開辟一片天地。
二氧化碳現在的主要應用領域是焊接保護和碳酸飲料,由于市場空間很小,所以二氧化碳市場競爭激烈,價格越來越低。應該大力推廣 CCUS技術,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在二氧化碳利用方面,可用二氧化碳生產降解塑料、脂肪族聚碳酸酯(APC)、聚丙撐碳酸酯(PPC)等綠色化工產品,也可將二氧化碳用于三次采油。
我們國家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和含氫尾氣制氫。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氫可以通過風能、水電、太陽能等發電,然后再進行電解水制氫;含氫尾氣包括煉油廠、合成氨弛放氣、氯堿廠尾氣、焦爐煤氣等,通過物理方法把氫成分提純出來。目前焦爐煤氣制氫加氣站在上海已有成功案例。
低碳發展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推廣各種節能設備,這給環保設備企業帶來了廣闊空間。以輪胎產業為例,以2009年我國輪胎產量為3.8億條計算,若全部采用鍋爐節煤以及硫化節汽的綜合節能技術,每年可以節約標準煤約62萬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52萬噸。
目前,面對國內方興未艾的低碳經濟浪潮,一些高碳大省已經躍躍欲試,其中化工行業蘊藏著發展機會。山西化工行業協會會長紀馨芳認為,山西省的萬元GDP能耗在全國排在前列,而且支柱產業均具有高排放特征,恰恰表明其發展低碳經濟的空間和機遇較大。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指出,山西要做好煤炭轉型這篇文章,必須堅定發展低碳技術、清潔能源技術、精深加工技術。
據悉,目前正在編制的《山西化工“十二五”發展規劃》框架方案中,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開發煤炭液化、焦化、煤炭氣化技術以及大企業集團化都被重點提及,并被確定為山西化工的未來發展途徑。隨著低碳經濟匯聚越來越多的目光,石油和化工行業將在其中實現更大的作為。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