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周二獨家報道的“‘關于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已被列為今年全國政協一號提案”的消息引起各方廣泛關注。在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代表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紛紛表示了自己對低碳經濟的支持。他們表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使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成為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據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人趙啟正介紹,從目前收到的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的提案和發言稿來看,“低碳經濟”是今年的一個非常熱門的重點,也是本屆政協委員提案中的關鍵詞。在提案中,委員們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議,為此他希望各媒體就此話題多加采訪。
低碳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是上述眾多關注低碳經濟的專家之一。他目前完成四篇提案中有兩篇與低碳經濟有關。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賀強表示,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能源消耗量大、使用效率低,嚴重破壞環境等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徹底變革經濟發展方式,依靠科技創新,走節能環保的低碳經濟道路。
他進一步表示,雖然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世界各國未能就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意見,但都殊途同歸走上了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低碳經濟之路。目前,中國已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要將單位GDP碳排放強度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40%--45%。“向低碳經濟的全面轉型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對此表示認同。他說,去年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大會上,低碳成了發達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各個發達國家都在忙著研發新的低碳技術,這是一次全球范圍內的技術變革,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次機遇,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使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成為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趙啟正介紹說,政協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舉行了一系列活動,包括關注氣候的變化、挑戰、機遇和行動的論壇,和以人口資源環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得到國家發改委高度認同,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吸收九三學社中央提出的“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提案。
制定國家中長期低碳經濟發展規劃
盡管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今后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提醒指出,“低碳經濟”不能等同新能源產業,新能源產業只是“低碳經濟”中的一部分,大規模上馬新能源項目,將造成產能過剩。
那么,應該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問題,陳昌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表示,政府應該結合“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制定國家中長期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和路線圖,明確各個發展階段目標、途徑以及重點支持領域。制定新的低碳排放建筑節能標準,鼓勵開發以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為載體的科技地產項目。構建多樣、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供應的消費體系。
賀強研究各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一種新潮流。在世界各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趨勢中,呈現出許多明顯特征。歸納總結有以下6種:一是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目的;二是以節能環保為核心;三是以低碳研究為基礎;四是以技術突破為動力;五是以碳交易為手段;六是以碳金融為支撐。
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陳宗興則表示,發展低碳經濟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戰略轉型的新方向,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稅基的碳稅則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關鍵步驟和最具市場效率的政策工具。
他指出,此次農工黨中央向政協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議從國家戰略高度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碳稅政策。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牽頭,集中并整合相關部委、高等院校等單位和研究機構的資源和力量,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能源政策的目標導向和能源戰略的現實要求,綜合考慮各項原則,為2013~2030年推進碳稅政策提出科學可行的建議。
“建議通過制定碳稅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資源與環境政策體系。總之,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全方位的氣候變化應對機制,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他強調說。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