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當前位置:首頁 >

    工程塑料

    化工新材料產業面臨發展良機

    July.16
    中國石化新聞網
      新材料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三大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技術產業之一。據保守估算,現今世界上各種新材料市場規模每年已超過4000多億元,由新材料研究產生的新技術和由新技術制成的新產品則有著更大的市場。
      近日,記者從2007博鰲國際化工新材料論壇上獲悉,當前我國的新材料產業在國際產業布局中正處于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過程中。
      ●新材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我國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在電子信息材料、先進金屬材料、電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復合材料等方面,已形成了一批高科技材料核心產業。
      “十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領域獲得很大進步,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了一些關鍵、共性技術,打破了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制造技術的成功開發和大型化,改變了我國聚氨酯行業MDI原料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氟硅新材料工業聚四氟乙烯和甲基氯硅烷新工藝的突破,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氟樹脂和有機硅單位的生產技術水平。年產5萬噸氯化聚乙烯(CPE)成套生產技術的開發成功,使我國這一產業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帶動了橡膠加工等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
      ●加速新材料產業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的新材料工業發展將重點實施自主創新、技術集成、可循環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
      對于如何促進我國新材料產業快速健康發展,與會專家提出了諸多建議。
      加強宏觀引導,強化政策支持。
      新材料的創新發展,既能滿足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需要,又可推動相關產業,尤其是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國家的宏觀引導和政策導向,對新材料的研發、產業化和規模生產將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為此,必須在政策上建立市場與需求緊密結合的創新與產業化機制,優化資源配置,鼓勵科研院所與產業的緊密結合,合作創新與產業化;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強化新材料產業內部的創新能力,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創新活動。
      突破新材料工程化、產業化的技術瓶頸,促使新材料大規模應用。
      新材料種類較多,應按照有限目標、重點突破的方針,精選出一部分已具有較好研究工作基礎的新材料,通過工程化研究,解決產業化過程中的關鍵工程技術問題,提高成品率,顯著降低成本,大規模實現產業化。應把材料技術發展和產業發展緊密關聯,重視核心產業和產業鏈的形成,實現上、中、下游相關產業配套,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原材料。
      建立我國新材料技術標準體系,逐步與國際接軌。
      發展新材料產業必須做好技術上的準備和觀念上的轉變,將標準與專利相結合,盡快建立新材料從原材料、生產工藝、產成品到售后服務等一整套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標準體系,形成高起點的產業化技術基礎。特別是要圍繞重要新材料的產業化,在優化并穩定材料制備生產工藝、完善品種規格、系統可靠測定材料性能的基礎上,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材料標準。
      ●鏈接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材料總體水平上仍有很大差距。
      一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成果還不夠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產品相對較少。
      二是新材料的工程應用開發滯后,成果轉化率低,規模化生產程度低。
      三是新材料的合成與加工裝備落后,資源和能源利用率低。我國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消耗的礦物原料比發達國家高2~4倍,二次資源利用率只相當于世界發達水平的1/4~1/3,廢棄資源的回收技術和水平低,環境問題突出。
      新材料總體水平不高還制約著國民經濟發展,例如復合材料工業的落后,影響了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一些特殊鋼研發生產落后,影響了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nbsp;

    【打印本文】

  •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草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