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當前位置:首頁 >

    工程塑料

    我國氟化工產業發展進入朝陽期

    May.11
    新華網
      豐富的螢石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廣闊的市場、相對低廉的制造成本,正在吸引著國際氟化工企業進入我國。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原先高成本的氟產品開始顯現出較好的性價比,市場對氟產品的需求大幅增長,加之清潔發展機制(CDM)減排交易將給氟生產企業帶來巨大收益,我國氟化工產業正在進入朝陽期,市場空間日益擴大。
      ● 我國氟化工產業現狀
      氟化工產品以其耐化學品、耐高低溫、耐老化、低摩擦、絕緣等優異的性能,廣泛應用于軍工、化工、機械等領域,已成為化工行業中發展最快、最具高新技術和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數十年來,全球氟化工產業穩步發展,新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長期以來,全球含氟高分子材料的生產能力與消費需求快速同步增長,其中亞洲地區尤其是我國的發展迅速,近幾年全球消費增長率在4%左右,而我國的年增長率超過15%。我國與美國、日本、歐盟形成了世界四大氟產品生產和消費區。
      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氟化工產業的生產技術日臻成熟,裝置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品級逐步增多,產品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部分產品可以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目前,HF、AlF3、F22、TFE單體等基礎原料已形成規模,全氯氟代烷(CFC)淘汰行動比原計劃提前實施,ODS替代品的開發已形成系列,以芳香族氟化物為主體的含氟中間體有了很大的發展,三廢治理技術有了較大進步,某些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十年來,我國形成了浙江巨化股份、上海三愛富等一批氟材料生產骨干企業以及上千家中小型企業,氟產品年銷售額約155億元。目前我國已具備的生產能力包括:無水氟化氫80萬噸/年,TFE7.4萬噸/年,PTFE3.3萬噸/年,可熔性氟樹脂2900噸/年,氟橡膠3000噸/年。據中藍晨光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楊曉勇介紹,我國已將氟化學工業作為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先導性、戰略性行業,列入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范圍。
      ● 能源危機和石油價格上漲為氟化工產業提供發展機遇
      氟化工產業不以石油天然氣為主要原料,與石油價格的關聯度不大,但分析人士認為,全球能源的日益緊張,卻為氟硅材料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氟產品是高性能化工新材料,生產技術復雜,整體價格較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的材料高。隨著石油產品價格上漲,兩者之間的價格差距正在逐漸縮小,這為氟材料拓展應用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目前全球含氟聚合物總產能約22萬噸/年,我國產能約為4萬噸/年,占世界總產能的18%,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氟聚合物生產國。浙江巨化集團公司董事長葉志翔認為,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氟產品的需求增長率將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今后10年,全球對氟聚合物的需求仍將保持相同的增長幅度,氟產品的全球平均需求增長率將在3%以上。預計'十一五'期間,我國氟聚合物產能可保持15%的年增速,2010年產能將達到7萬噸/年,總產量接近5萬噸/年。
      從各類氟產品的前景來看,氟氯烷進入衰退期,其替代品將因此而出現廣闊的市場;氟樹脂進入成熟期,主要產品聚四氟乙烯競爭加劇;氟橡膠進入增長期,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氟橡膠將出現明顯的增長;氟涂料則將隨著建筑、化工產業的增長而增長;而含氟精細化學品的發展空間最為廣闊。目前,國內CFC替代品及CFC產品的毛利率基本維持在20%以上的水平,而對于氟橡膠、聚全氟乙丙烯乃至氟精細化學品而言,由于市場需求較強,競爭較弱,仍將在未來3年內維持30%以上的較高毛利水平。
      ● 氟化工產業發展面臨四大問題
      近期在海南召開的'2007博鰲·國際化工新材料論壇'上,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全球氟化工產業正在向螢石資源集中地區、發展中國家和市場潛力大的地域轉移。我國豐富的螢石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廣闊的市場、相對低廉的制造成本,使得國際氟化工企業及加工型企業紛紛進入投資。
      來自專家的分析認為,當前我國氟化工發展面臨著四大主要問題:
      一是螢石作為不可再生資源被無序開采和浪費。這一問題已引起國家重視,國家從1999年開始,對螢石資源做為戰略資源進行保護,開始對螢石的出口實行許可證制度,并對新發現的一些大型、特大型礦山進行封存,同時對礦山的開采經營權采取公開競拍賣的形式。目前華東地區的資源已逐步開采完畢,開采重心逐漸向華中和西北腹地轉移。
      二是氟化工生產因具有介質高腐蝕、廢水難生化、單體易爆性等特征,面臨著環境保護與安全運行的壓力。氟化工生產企業規模較小,產品單一,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與惡性競爭突出,部分企業污染嚴重。'恐氟癥'以及對'無氟'概念的渲染,使得人們對氟材料認識上存在誤區。
      三是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薄弱,制約了氟化工的后續發展。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國內企業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產品方面具有一定競爭力,但在附加值高、加工深度以及技術要求高的產品領域中,基本上被國外企業占據。很多企業在技術開發方面的投入僅為銷售收入的1%~2%。技術開發人員往往只有生產及管理人員數量的1/10,部分企業甚至沒有開發人員,只是臨時請一些專家來現場指導。因此在高端產品方面,國內的企業只在少數產品上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四是跨行業的上下游聯系不夠緊密。許多企業主要生產傳統的大眾化的含氟中間體,新型含雜環等結構復雜的含氟中間體研究開發緩慢,生產較少。目前的產業競爭局面是上游國內企業眾多,競爭日益激烈,下游高附加值的產品則由國外企業占據。
      為此,專家建議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協調功能,加大螢石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的力度,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優勢互補,開展新材料推廣和導向,引領消費。企業之間要加強分工協作,細分市場,建立競合關系,營造合理有序、共存共榮的發展環境。
      ● CDM減排交易將給氟生產企業帶來巨大收益
      為減少發達國家達到減排目標而付出的代價,《京都議定書》引入了三種靈活的減排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DM)、聯合履行(JI)、排放貿易(ET)。其中CDM是惟一與發展中國家直接相關的減排機制。氟化工目前是CDM項目最大的受益者,我國氟生產企業參與CDM減排交易可以獲得巨大收益。
      以巨化股份為例,作為我國首家實施CDM項目的氟化工企業,該公司于2005年8月與日本JMD株式會社簽訂協議,把年產500噸HFC-23分解項目所產生的總量不超過4000萬噸溫室氣體減排量,以每噸不低于6.5美元的價格向日方轉讓,這將使巨化股份自2007年起的7年內年凈利潤增加4866.7萬元。2006年9月,巨化股份又向英國氣候變化資本有限公司轉讓該項目產生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轉讓總量不超過3500萬噸,轉讓價格不低于每噸9歐元。這個CDM項目如能成功實施,將使巨化股份自實施后的7年內每年凈利潤增加1億元。
      目前,國內氟化工企業參與CDM項目數量正在增加。山東東岳、江蘇梅蘭、浙江東陽化工有限公司和臨海利民化工有限公司的HFC23分解項目相繼在聯合國注冊成功,浙江巨化二期、中昊晨光研究院已經進入聯合國注冊程序;山東中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鷹鵬化工有限公司的HFC23分解項目已經獲得發展改革委的批準。
      目前世界上有約30個HCFC生產基地,其中超過20個在中國,國內較大規模的F22生產企業基本上已實施或正在實施CDM項目。2005年我國F22的產能已達到30萬噸,2007年將達到37萬噸。以2005年的產量26萬噸計,以平均9美元/噸CO2e計,實施CDM項目每年可為我國氟化工產業帶來2.5億美元左右的凈收入(扣除國家收取的65%)。
      CDM減排交易將成為長期有效的機制。今年3月13日,英國政府公布一項氣候變化法案草案,確定到2020年英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26%~32%,到2050年減少60%。而在此前的3月8日,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已在歐盟春季首腦會議上一致同意,單方面承諾到2020年將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至少減少20%,并呼吁美國等發達國家以及印度等發展中大國采納新減排目標,力求在《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后,達成新的國際協議。這意味著2012年以后,全球溫室氣體減排量的主要提供者,還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京都議定書》的精神在2012年以后仍會繼續延續。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氣候交易所的成立,也說明CDM減排交易將成為長期有效的機制。
      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甲烷、氧化亞氮等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潛力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在聯合國注冊成功的減排量已經達到4650萬噸CO2e,超過總注冊成功減排量的40%,注冊成功減排量居世界第一。但我國注冊成功的項目數僅39家,遠遠低于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國家,由此看來,我國氟生產企業開展CDM減排貿易仍有很大潛力。

    【打印本文】

  •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草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