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歐盟“碳關稅”達成協議, 塑料出口行業企業未來將如何應對?

    March.26
    牛國強

    歐盟“碳關稅”達成協議,

    塑料出口行業企業未來將如何應對?

    2022年3月15日,歐盟理事會就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相關規則達成協議。根據這一機制,歐盟將對從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水泥、鋁、化肥、鋼鐵等產品征稅。碳邊界調整機制是歐盟委員會去年7月提出的一攬子環保提案中的核心內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碳關稅,也稱碳邊境調節稅(BTAs),是對在國內沒有征收碳稅或能源稅、存在實質性能源補貼國家的出口商品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其主要是發達國家對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排放密集型產品,如鋁、鋼鐵、水泥和一些化工產品征收的一種進口關稅。英國將從2022年4月1日開始征收塑料包裝稅。事實上,由于目前國際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碳排放量標準,征收碳關稅勢必會引發貿易大戰。

    我國自2011年起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21年2月1日生態環境部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溫室氣體減排,規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2021年6月,全國碳市場開始了第一個履約周期,雖然初期僅涵蓋了發電行業,但這一行業占到了全國年度碳排放量的40%,未來會進一步擴大到其他高排放行業。同時,此前的8個區域試點的碳市場還在繼續運轉,普遍覆蓋了轄區的鋼鐵、水泥、鋁業、能源、交通等高能耗行業。2020年我國碳價配額均價保持在3.28~12.62美元之間,明顯低于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U ETS)價格(均價為28.8美元),而進入2021年以來,因免費配額基準值的收緊,歐盟碳價大幅度上漲,6月底的配額均價已經超過了60美元。對于中國而言,目前的碳價水平遠低于歐盟水平,即便是中國對歐出口商品已經在國內支付了碳價,但因碳價的不對稱,歐盟進口商還需要購買CBAM證書。而歐盟CBAM證書的價格等同EU ETS均價,這不排除歐盟有試圖主導全球碳價的雄心,以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的價格來牽制其他國家的碳價。因此,CBAM的實施,對中國碳排放交易權市場上的價格波動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出口國,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實行碳關稅,會對中國出口導向的產業產生較大影響。在國際貿易中,中國是“碳排放”的凈輸出國,對外出口的制造業產品大多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能耗高,附加值低。雖然歐盟理事會計劃設定最低門檻,讓價值低于150歐元的產品免于履行碳邊界調整機制義務,但這一計劃的具體實施時間尚未確定。2020年,中國對歐盟貨物出口貿易額達8281億美元,占中國貨物出口總額的15%和歐盟貨物進口總額的22.4%,但中歐貿易間隱含的碳排放量是不對稱的,據統計,2018年中國出口產品隱含二氧化碳排放15.3億噸,進口貨物隱含二氧化碳排放5.42億噸,這主要是受能源消費結構、產品貿易結構及相關技術的影響。

    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稱,如果“碳關稅”全面實施,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制造可能將面臨平均26%的關稅,出口量可能因此下滑21%。雖然CBAM的實施將開始于水泥、鋼鐵、化肥、鋁業、電力等領域,但到2023年,將會有更多行業被納入這一體系,歐盟規定各成員國的進口商必須申報其進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到2026年,CBAM將全面運行,歐盟各國的進口商必須每年申報上一年度進口的具體商品數量及碳排放量,歐盟將綜合以申報數量來調整CBAM證書的購買和發放,對于塑料制品出口企業來說,這必然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削弱產品競爭能力,甚至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還將被淘汰。據統計,2021年塑料制品出口金額為989.90億美元,同比增長29.1%。歐盟是我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塑料制品出口企業未來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應對“碳關稅”,最大限度降低其產生的不利影響,將成為企業是否能長久發展的關鍵。

    歐盟碳關稅的計算方法

    碳關稅稅基:碳關稅的稅基是碳排放量,CBAM采用國際通常做法,按化石燃料消耗量折算的CO2排放量為計稅依據。

    排放量(噸CO2=質量(噸、兆瓦時)×排放強度(噸CO2/噸、噸CO2/兆瓦時)

    碳排放量扣除:為使進口產品和歐盟產品承擔相同的碳排放成本,在碳排放額度可量化的前提下,CBAM規定了以下兩種扣除情形:

    (1)為避免歐盟企業獲得雙重保護,在進口商應稅碳排放量中可根據歐盟同類產品企業獲得的免費排放額度相應調整,相當于稅基調整。

    (2)為避免進口產品被雙重征稅,在進口商應稅碳排放量中應扣除進口產品在其生產國已經支付的碳排放額度,相當于稅額抵扣。

    免責聲明:本平臺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本文僅供參考,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打印本文】

  •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草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