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當前位置:首頁 >

    產業鏈協同發展

    關于實施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程的意見

    July.31
    青政

    關于實施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程的意見

    青政〔201641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結合我省發展實際,在工業領域推進以“強創新、去產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風險”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辦法促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培育新動能,實現全省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青海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按照國家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記駱惠寧、省長郝鵬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提升工業經濟綜合競爭力為目標,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推進工業企業降本增效和重點國有企業改革脫困,著力擴大有效投資,著力增加有效供給,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為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以改革創新為著力點,結構優化為關鍵,全力化解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培育工業穩增長的新動能。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循環經濟新水平。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注重從供需兩端發力,著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推進產業集聚循環發展,鞏固和提升區域大循環、產業中循環和企業小循環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循環經濟新水平。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注重從供需兩端發力,著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推進產業集聚循環發展,鞏固和提升區域大循環、產業中循環和企業小循環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創工業發展新動力。圍繞落實《中國制造2025》,啟動實施工業“4322”工程。著力推進4個千億元產業,實施300項重點工業項目,抓好200項技術改造和創新攻堅項目,提升企業創新發展能力,加速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辟兩化融合新局面。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推進工業生產信息化、智能化,促進工業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在企業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推動基于互聯網的應用模式、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拓展網絡經濟發展空間。

    (三)主要目標。按照“一年破局、兩年穩定、三年提升”的進度要求,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省級技術中心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3%,累計完成技術改造項目600項。“僵尸”企業實現分類妥善處置。完成50萬噸鋼鐵、276萬噸煤炭壓減目標。淘汰各類落后產能225萬噸。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企業綜合成本比2015年下降4%以上。18戶省屬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力爭達到國內平均水平,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達到101%。工業經濟增速穩定在西北前列,在全國的排名位次逐年提升。

    二、重點工作任務

    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解決制約工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構建工業發展新的增長動力和發展模式,有效促進全省工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一)持之以恒強創新。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業態創新,創造新的有效供給,實現發展動力轉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一是以制度創新營造環境。進一步完善創新科研激勵、成果轉化、企業融資、人才引進、兩化融合等制度,健全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優化要素配置制度,使生產要素向創新領域集中。二是以技術創新帶動升級。實施“百項創新攻堅工程”,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打造鋰電、新材料、光伏光熱和鹽湖資源綜合利用4個千億產業。三是以業態創新轉換動力。創新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建設,通過財稅扶持、產業引導基金等措施,培育成長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經濟發展。四是以質量品牌塑造優勢。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追求卓越品質,在鹽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醫藥產業等領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青海名牌。

    (二)積極穩妥去產能。圍繞化解過剩產能、出清“僵尸”企業等重點領域。一是重組一批。鼓勵市場化的兼并重組,發揮差別化政策的引導作用,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度過難關、煥發生機。二是出清一批。做好摸底調查,對喪失自我修復與發展能力、必須依賴非市場因素生存的企業,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及行政手段,通過一次性關停退出,實現市場出清。三是淘汰一批。通過提高技術門檻和淘汰標準,對技改后主要技術指標不達標的生產設備予以淘汰。加快淘汰一批規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企業,為發展先進產能騰出空間。四是嚴控增量。對過剩行業不再核準備案新增產能,確需新建的,必須按等量減量置換原則辦理。

    (三)突出重點上技改。注重“上技改”與推進老舊工業區升級改造相結合,通過實施“百項改造提升工程”項目,推進以傳統產業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工作。注重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加快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融合,打造傳統特色產業競爭新優勢。強化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加大國內外先進技術裝備引進應用力度,加快對現有低端的生產裝備、工藝進行升級改造,促進電解鋁、鋼鐵、鐵合金、水泥、玻璃等行業向高質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發展。

    (四)多措并舉降成本。研究出臺降低企業綜合成本的系列政策,并積極向國家反映和爭取有關減稅降費政策。一是減輕稅費負擔。全面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實施企業收費清單管理模式。落實現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降低費率政策,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合并實施醫療、生育保險政策。二是降低要素成本。持續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落實工業用氣市場化改革政策,實行鐵路 “一口價”等政策,加大公路通行費優惠力度,降低企業用電、用氣及物流成本。三是降低融資成本。推動金融機構開展循環貸款、滾動貸款,繼續擴大續貸政策適用主體范圍進一步加大違規收費清理規范和督查處罰力度,嚴格規范服務收費,禁止收費質價不符和無服務的亂收費持續創新融資工具、優化融資方案、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為企提供財務顧問服務,推動企業綜合采取公開上市、股份增發、股權轉讓、債券發行等方式,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減少企業高息“過橋”融資成本,合理設定中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期限。切實發揮好省信保集團等政策性擔保公司作用,降低融資綜合成本。綜合運用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后補助、項目貸款貼息等政策,降低企業財務費用。四是強化內部管理。鼓勵支持企業積極做好內部降本增效工作,加強生產營銷管理使庫存保持在合理區間,加強技術改造降低能耗物耗,通過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促進企業效益提高。

    (五)綜合施策防風險。支持國有企業降低企業負債率,防范和化解風險。一是開展脫困增效。實施重點企業改革脫困增效工程,對西寧特鋼、西礦集團、鹽湖集團等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定向增發、資產證券化、引進戰略投資、剝離非主業資產、不良資產處置等,加大企業內部結構調整力度,降低企業負債率,增強企業盈利能力,促進企業提質增效。二是優化資產結構。推進省屬出資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試點,研究設立省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工業產業發展基金。加強兼并重組,做好對“僵尸”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優化國有資本結構。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探索國有資本多元化運營有效模式。三是穩妥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堅持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依法依規,鼓勵企業依托現有場地、設施、技術,開辟新的就業崗位,內部分流安置富余人員;加大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創業指導、政策扶持和跟蹤服務力度。對符合政策條件的人員可實行內部退養;對確實難以市場就業的大齡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通過公益性崗位托底幫扶。

    三、保障措施

    建立有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環境,強化改革措施落地,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業領域結構性改革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省工業領域結構性改革工作,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科技、國土、環保、金融等部門和各市州、園區的溝通銜接,及時解決重大問題,推進改革政策措施落實,強化服務保障。細化五個具體實施方案的目標責任,明確工作進度,確保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如期完成。

    (二)加大財政金融支持。認真貫徹落實人行西寧中心支行、省金融辦等九部門《關于金融支持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意見》,積極推進政府資金與信貸、債券、基金、保險等相結合的多種融資組合,有效擴大社會投資。充分發揮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循環經濟發展基金、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作用,穩步推進債轉股,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加大金融與非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收購處置力度,有效降低省屬出資企業資產負債率,防范債務風險。

    (三)強化科技支撐。實施人才集聚、提升和使用工程,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一批具有戰略眼光、開拓精神、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高水平企業經營管理者和技術人才。建立健全“政產學研用金介”協同創新體系,通過政策引導,加大對自主創新工作的引導和激勵,支持企業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依托重大科技專項等計劃,聯動支持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加大技術創新平臺和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四)開展惠企行動。選派政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深入重點監測的工業企業和18戶省屬出資企業,聽取意見、宣傳政策、梳理問題,建立幫扶企業工作臺賬,完善“親商暖商”、“馬上就辦”機制,幫助企業解決突出困難和問題。督促各市、州、縣和各工業園區按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安排干部聯點幫扶重點企業,臺賬化解決影響和制約企業發展的各類突出問題,著力構建覆蓋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常態化推進的入企服務工作格局。

    (五)強化督促執行。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省政府督查室,不定期開展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情況督促檢查,強化跟蹤問效,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工作不配合的部門和人員,要嚴肅問責,確保改革各項舉措有布置、有督促,見行動、求實效。同時,積極開展成效評估,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報道改革成效、經驗以及相關部門支持改革的有效做法,著力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良好氛圍。

    本意見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解釋。本意見自20165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1231日。

    附件:1.青海省工業企業“強創新”實施方案

    2.青海省工業企業“去產能”實施方案

    3.青海省工業企業“上技改”實施方案

    4.青海省工業企業“降成本”實施方案

    5.青海省工業企業“防風險”實施方案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16510

    附件1

    青海省工業企業“強創新”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我省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有序開展工業企業“強創新”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通過“強創新”,進一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加速推進和實現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動力“換檔升級”和研發能力全面提升,為全省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

    具體目標:三年內每年組織實施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全面提升行業持續創新發展能力為目標的技術創新項目200項,累計組織實施項目600項;每年完成技術創新投入100億元以上。三年累計新增創新成果和技術轉化150項。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保持在3%以上。

    2016年,組織實施技術創新項目200項,完成技術創新投入100億元。取得創新成果和技術轉化50項。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

    二、重點工作

    (一)全面實施“百項創新攻堅工程”項目。在“十二五”期間實施100項重大技術進步和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基礎上,滾動實施“百項創新攻堅工程”項目,全面提高傳統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使新興產業成為帶動全省工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構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千億元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鋰電、光伏光熱、新材料等產業集群打下堅實基礎。

    (二)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以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生物制藥、輕工紡織、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為重點,組織實施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主導產品,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為我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三)實施“重點產業科技創新工程”。圍繞基于青海特色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以及仍具有優勢的傳統產業,聚焦產業升級和鏈條延伸與拓展,引導組織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實施“重點產業科技創新工程”,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和結構升級的支撐引領作用。

    (四)推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大力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推進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優化創新鏈上下游與產業鏈間的創新資源配置,共同組建技術創新平臺,使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在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五)推進產學研用金介協同創新。統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各類社會科研資源,與企業需求相結合,通過推進資本、金融、技術、人才、設備設施、成果共享,建立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機制,實現技術、業態和商業模式協同創新,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與社會資源的互動、交流與對接,不斷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組織機制,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六)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圍繞節能環保、信息應用等領域,重點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以保護生態環境、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和實現綠色發展為目標,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為突破口,以激發社會創新、促進大眾創業為主線,以大數據為支撐,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培育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信息消費、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和信息應用新產業、新業態。

    (七)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建設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以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為目標,以構建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為著力點,有效整合資源,落實政策,完善服務,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八)大力推進質量品牌建設。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保持特色產業發展,實現產業技術進步和發展壯大,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轉型升級為目標,大力支持和推進企業制定和采用先進標準,提高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和產品質量水平,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行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附表:2016年工業企業“強創新”重點項目表


    附表

    2016年工業企業“強創新”重點項目表

    單位:萬元

    序號

    企業名稱

    項目名稱

    研究及創新點

    總投資

    2016
    計劃投入

    完成時間

    總計50

    3816132

    525457

    1

    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車動力磷酸鐵鋰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

    開展先進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設計研究與開發,建立一條日均產能為5000 120Ah 磷酸鐵鋰型高自動化動力電池生產線

    20857

    10000

    2017

    2

    青海三工鎂業有限公司

    耐蝕、減振、抗疲勞鎂合金材料研發及產業化

    研究鎂合金中各組分最優濃度的確定、提高鎂合金耐腐蝕性能、提高鎂合金減震性能、提高鎂合金疲勞性能的途徑。

    1401

    700

    2017

    3

    青海中科捷鑫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西臺吉乃爾鹽湖萃取法制取萬噸級電池級碳酸鋰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

    建設年產1萬噸超細電池級碳酸鋰及1萬噸硼酸聯產示范工程裝置1套;2、建立化工模擬工藝軟件包及關鍵工藝參數軟測量和先進過程控制軟件包等成套技術工藝包;3、構建萬噸級智能化實驗平臺和流程仿真模擬系統;4、制定高純氯化鋰、電池級碳酸鋰等產品的企業標準

    28000

    5000

    2017

    4

    青海鑄瑪藍寶石晶體有限公司

    藍寶石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開展藍寶石用高純氧化鋁工藝研究,135公斤級藍寶石晶爐試制及藍寶石切條機試制

    25000

    5500

    2017

    5

    青海橋頭鋁電股份有限公司

    罐車材料用大規格5083合金扁錠生產工藝技術研究開發

    開展5083合金扁錠生產最佳固液比研究,建設年產1.5 萬噸5083 鋁合金扁錠生產線1

    3629

    1500

    2017

    6

    青海國鑫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軍工用航天航空復雜結構鋁合金導軌型材研發及產業化

    開展復雜型材擠壓工模具設計及精細化處理、復雜導軌型材擠壓工藝研究、復雜型材在線熱處理工藝的等研究

    研制出2種導軌型材,形成1條生產示范線

    2330

    1000

    2018

    7

    青海富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科學研究院

    高寒地區聚丙烯高強土工布研發及產業化

    研究各種聚丙烯高強土工布在高原地區的應用特點和優勢、青藏高原地區聚丙烯高強土工布的產業化和規范,制定青藏高原地區聚丙烯高強土工布應用的新程序、新標準,形成年產2000 噸特種聚丙烯高強土工布生產線1

    1470

    750

    2017

    8

    青海西部礦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學、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錫鐵山分公司

    復雜鉛鋅硫化礦高效清潔分選與綜合回收關鍵技術集成

    開展復雜鉛鋅硫化礦工藝礦物學、復雜鉛鋅硫化礦浮選新藥劑的研制,建成年處理量220 萬噸/年的復雜鉛鋅硫化礦高效清潔分選與綜合回收關鍵技術集成及產業示范生產線2 (其中錫鐵山鉛鋅礦形成示范工程生產線150 萬噸/年,西部礦業集團的限公司下屬礦山四川省會東鉛鋅礦70 萬噸/)

    1200

    600

    2017

    9

    陽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

    N型高效晶體硅技術研究與推廣

    研究出符合市場需要的新產品N型高效單晶硅片、新的摻雜工藝的研究、N型晶體生長的工藝參數進行DOE交差實驗設計研究

    1600

    800

    2017

    10

    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

    熱耦合精餾提純節能

    研究適用于多晶硅生產中冷氫化料提純工序的熱耦合精餾方案和精餾塔高效規整填料技術,在公司一期、二期提純工藝和設備的基礎上開發低能耗熱耦精餾提純工藝,設計出一套滿足公司三期產能 7000 噸多晶硅生產項目的高效、節能熱耦精餾提純系統

    14444

    7400

    2017

    11

    中電投西安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

    NIBC電池關鍵工藝技術研究

    開展不同鈍化層材料對IBC電池正面鈍化效果的技術研究,并確定最佳的鈍化層材料結構及其生長方法;研究不同質量N 型硅基底(主要體現在其本體少子壽命不同和電阻率)對IBC 電池效率的影響,為在量產階段選擇合適的硅片供應提供依據;從理論數值模擬和實驗兩方面入手,設計優化IBC 電池的背結圖案;采用光刻技術打通IBC 電池生產工藝流程,摸索適合工業量產工藝解決方案,建成100兆瓦NIBC電池生產線

    1500

    8000

    2017

    12

    青海恒信融鋰業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西臺吉乃爾湖膜法制備電池級碳酸鋰的研究及產業化示范

    開展基于鎂鋰硫酸鹽晶體形態及密度和溶解度差異的鎂鋰分離工藝,開發鹽湖鹵水中深層分離專有技術,建設年產1萬噸以上的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1條,形成一整套以鹽湖鋰資源為原料生產電池級碳酸鋰的產業化技術及關鍵核心國產化設備,制定電池級碳酸鋰產品企業標準,以及電池級碳酸鋰產品在鋰電池正極材料中應用技術標準

    41015

    21000

    2017

    13

    青海綠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鋰離子電池用寬溫程電解液及電池模塊的研究與開發

    開展復合電解質鋰鹽對寬溫程電解液性能的影響、四元溶劑對寬溫程電解液性能的影響研究,制備百公斤級寬溫程電解液及高低溫鎂基鋰電電池模塊研究

    1600

    850

    2018

    14

    青海科創鋁業有限公司

    航空排放系統精密模具新產品研究與開發

    開展模具的設計研究、模具制造技術研究、模具的安裝調試、排放系統構件的生產技術研究。建立一條年產能規模1000KPCS生產線

    1500

    750

    2017

    15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學

    微生物技術升級枸杞副產物資源化利用與示范

    發酵枸杞枝葉和渣粕菌株的篩選、發酵枸杞枝葉、渣粕飼料化工藝等研究,建設年處理500噸枸杞枝葉和200噸枸杞渣粕發酵中試生產線各1

    1212

    6100

    2018

    16

    青海省能源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北科技學院

    “互聯網+”智慧礦山安全監管可靠保障機制研究及應用示范

    開展魚卡煤礦井下無線通信系統,及信息管控平臺研究,井下瓦斯、一氧化碳等環境因子動態監測和預警技術參數研究,井下人員三維定位和動態監管技術研究,建成礦井環境預警,人員定位,應急處理為一體的礦山防災減災綜合信息管控示范平臺

    900

    110

    2018

    17

    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

    光纖預制棒及拉絲項目

    開展利用四氯化硅利用技術研究,建設年產1000噸光纖預制棒、3250萬芯公里光纖生產線(二期200噸)

    300000

    15000

    2020

    18

    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儲能電池項目

    開展高性能鋰電池研究,建設年產1.5GWH儲能電池生產線。

    190000

    40000

    201612

    19

    青海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碳化硅晶片及外延片項目

    開展電子級碳化硅晶生產技術研究,引進碳化硅爐20臺套、8條外延片生產線,年產碳化硅晶片5萬片、外延片2萬片

    33000

    15000

    2017

    20

    青海鹽湖鎂業有限公司

    金屬鎂一體化項目

    年產10萬噸金屬鎂、100萬噸甲醇、100萬噸MTO制烯烴、16萬噸聚丙烯、80萬噸PVC100萬噸純堿、240萬噸焦炭、400萬噸選煤、80萬噸電石、30萬噸鉀堿裝置及配套2400T/H+320MW的供熱中心及公輔設施

    2899000

    260000

    201610

    21

    青海燧源工程技術

    有限公司

    低階煤多級清潔分離利用新工藝工業性試驗項目

    在調研國內外低階粉煤利用工藝技術現狀和大量的實驗室數據基礎上,深入研究國內外各種低階粉煤干餾傳熱方式和粉煤干餾工藝設備及低溫干餾煤氣凈化回收工藝,對粉煤干燥和干餾、干熄焦、化產凈化回收及環形爐的傳熱效率、除塵、脫水及產能,回轉式熄焦筒的產能和能耗,油洗化產回收的除塵分離效率等進行工業試驗驗證,同時按照國標對工業試驗產出的半焦、干餾煤氣、低溫煤焦油進行生產調試,形成低溫干餾產能為100萬噸/年的工藝包。試驗裝置產能15/小時。

    10438

    10000

    2017

    22

    青海義海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甲醇蛋白聯產酶制劑項目

    開展甲醇蛋白產業化技術研究,建設生產車間及年產1萬噸甲醇蛋白和1萬噸酶制劑生產線。

    117400

    50000

    2017

    23

    青海晶煜晶體有限公司

    藍寶石晶體項目

    建設生產車間及一期60臺藍寶石爐晶體生產線。

    35000

    15000

    2017

    24

    青海安第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藜麥秸稈微生物前處理工藝及綜合利用項目

    對藜麥秸稈進行微生物處理,開發并優化藜麥秸稈預處理工藝,篩選利用藜麥秸稈高效生產的復合菌系,評估其發酵特性,建設藜麥秸稈及加工殘渣發酵生產線1條,形成年處理3000噸藜麥秸稈肥料生產能力,年產活性飼料營養添加液1000噸,顆粒化飼料原料2000噸。

    5000

    4000

    2018

    25

    青海央宗藥業有限公司

    降糖新藥開發生產項目

    開展降糖新藥研究,建設年產20噸梓醇產品生產線。

    10000

    4000

    2017

    26

    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電子級多晶硅材料研發項目

    依托已建成的3000/年多晶硅生產裝置,進行電子級多晶硅材料生產技術研發,提高產品質量,滿足40nm集成電路用12英寸硅單晶產品要求。主要有:尾氣回收工藝、提高循環氫氣純度、還原爐內件對多晶硅產品質量的影響、完善分析檢測手段等。

    900

    600

    201612

    27

    中電投西安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

    單晶硅片薄片化研究項目

    通過對不同特性金剛線對切割薄片的影響、高質量單晶硅薄片制造、適用于單晶硅薄片的工裝夾具的研究,設計出適用于單晶硅薄片切割工藝的金剛線和工裝夾具,確定單晶硅棒粘接材料和薄片加工主要工藝參數,切割出150微米片厚M2單晶硅片。

    100

    100

    201612

    28

    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

    流化床高純顆粒硅研發項目

    項目采用先進的流化床顆粒對晶硅法,具有還原電耗低,細粉沉積少,二氧硅烷反應完全,顆粒多晶硅產品質量優等特點。

    3947

    1247

    210612

    29

    青海天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方陣多性能移動檢測平臺的開發項目

    與陜西眾森電能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理工大學合作,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組件I-V特性和熱斑檢測技術,自主研發在光伏電站現場自然光、不拆卸組件的條件下,可直接在建成的光伏方陣上直接進行晶體硅電池組件隱性缺陷檢測的設備,并自主研發將I-V電性能、熱斑及隱裂檢測集成一體的組件多性能移動檢測平臺。開展現場檢測服務。

    600

    600

    20173

    30

    陽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

    太陽能單晶棒高溫純化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

    項目通過對單晶棒進行熱處理可以使得單晶棒的氧施主匯到間隙氧狀態,消除氧施主對電阻率測試的影響,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由于單晶棒的氧施主效應導致電阻率不真實的缺陷。

    550

    220

    20168

    31

    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

    G652.D單模光纖預制棒關鍵技術研究項目

    本項目在引進美國ASI光纖預制棒專利技術基礎上,通過內部研究人員消化吸收再創新,研發出適合于海拔2000米以上地區大規模生產單模光纖預制棒G652.D關鍵工藝技術,并在高海拔地區對單模光纖預制棒G652.D進行產業化。

    3000

    19000

    201612

    32

    青海金陽光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30VF化成箔高比容工藝技術研發應用項目

    本項目在目前的B型機上對原有的設備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兩個處理槽,在預處理的處理時間及處理方式做了調整,電解槽的化學工藝做了大量的調整,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改良。

    7200

    300

    20162

    33

    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年產3500噸電動車鋰電池用電解銅箔改造項目

    項目主要利用現有工廠和一車間18臺生箔機、3臺分切機及其附屬設備等設施進行升級改造,計劃建成年產3500噸的電動車鋰電池用電解銅箔生產線。

    3000

    400

    20162

    34

    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安全長壽命動力電池三元材料技術開發

    高安全長壽命動力電池三元材料技術開發

    1000

    950

    201612

    35

    青海圣諾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1500噸精細氧化陶瓷用高純超細氧化鋁粉技術開發項目

    引進設備建設年產1500噸精細氧化鋁陶瓷用高純超細氧化鋁粉技術開發項目

    3500

    1300

    2017

    36

    青海萬加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釔穩定二氧化鋯粉體制備技術研發項目

    釔穩定頂二氧化鋯粉體制備技術研發項目

    580

    580

    201612

    37

    青海綠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低溫鎂基(鋰電)電池模塊開發項目

    高低溫鎂基(鋰電)電池模塊開發項目

    1790

    1750

    201612

    38

    格爾木同興鹽化有限公司

    利用鎂鹵晶制取高純氯化鎂技術研究

    利用自有專利技術,與青海省化工設計研究院合作,以鎂鹵晶為原料,在含有環六亞甲基四胺的氨飽和的甲醇溶液中反應制備六氨合氯化鎂,經煅燒生成無水氯化鎂,產品純度大于99.9%,氧化鎂小于0.03%。有機溶劑回用率大于95%,氨循環利用率大于90%,氯化氨循環利用率大于90%,完成中試線建設

    2300

    800

    201610

    39

    青海中科捷鑫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千噸級高純氯化鋰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

    以提鉀副產老鹵為原料,采用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萃取法技術,生產高純氯化鋰產品,副產高純硼酸。形成年產1000噸產能。

    5442

    300

    20166

    40

    青海三工鎂業有限公司

    4N\5N級高純鎂升華提純研究生產示范線

    項目擬采用國內先進的真空升華生產設備、全密閉環境保護設備及產品質量檢測控制設備,通過自主研發建成最高5N級高純鎂的提純生產能力,項目預計建成年產100噸高純鎂生產線。

    2800

    800

    201812

    41

    青海聚能鈦業有限公司

    新型耐650℃以上高溫鈦合金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項目

    通過對耐650℃以上鈦合金材料的研究、設計及相關試驗和產品檢測,并以此為依據,建耐高溫(650℃以上)生產線一條(包括達到年產100-300噸的中試生產線一條),并最終達到年產1000噸耐高溫(650℃以上)鈦合金產品生產能力的產業化目標。

    15000

    3000

    20187

    42

    青海百河鋁業有限責任公司

    鋁電解槽用陽極優化綜合研究與推廣應用項目

    240KA預焙陽極電解槽為試驗槽,采用先進的超高陽極炭塊設計理念,通過對陽極炭塊結構的創新、該咋,在不改變現有電解槽結構的情況下,使用加高陽極,將陽極炭塊由600mm提高至700mm

    1316

    440

    2016-2017

    43

    青海百通高純材料開發有限公司

    14000KVA礦熱爐開發生產高純硅鐵的工藝技術

    214000KVA礦熱爐生產鈦小于90ppm、碳小于90ppm、釩小于90ppm及硼小于50ppm的特技高純硅鐵,年產能預計2.4萬噸,產品的年收益約1100萬元

    651

    350

    2016-2017

    44

    青海魯豐鑫恒鋁材有限公司

    鑄軋鋁板帶超聲波除氣凈化及晶粒細化裝置項目

    研制適合鑄軋連續生產的鑄軋鋁板帶超聲波除氣凈化及晶粒化裝置

    1000

    300

    20167

    45

    青海華鼎重型機床有限責任公司

    用于車軸的雙主軸三孔加工中心

    三孔鉆雙主軸車軸加工中心是鐵路機車、車輛滾動軸承用車軸零件端面單孔加工的專用機床。本機床采用左右對稱結構形式,分別由床身、左右十字滑臺、左右主軸箱、左右定心裝置、工件夾緊裝置、液壓系統、防護排屑裝置、控制系統、上下料裝置等部分組成,可以完成一次定位裝夾自動高效地完成車輛軸(半精光軸)兩端同時鉆孔、擴孔(鉸孔)、倒角、攻絲的加工自動循環。車軸兩端軸端螺紋孔可同時加工,也可分別單獨加工。

    660

    660

    201612

    46

    青海潔神環境能源產業有限公司

    年產200JS-BC高效節能污水處理設備引進與推廣和產業化項目

    公司生產的JS-BC污水處理裝置,是從日本引進的AT-BC系統污水處理裝置技術、圖紙后,經公司研發部開展技術研究、創新并申報國內發明專利基礎上開展國產化批量生產制造。本裝置采用獨特的生物處理裝置和技術,屬全國獨創的戰略性創新產品。

    9000

    6000

    201612

    47

    西寧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

    超級熱作模具用鋼CJH13開發項目

    通過對CJH13鋼化學成分的優化設計,對保護氣氛電渣爐重熔技術、墩拔技術或三向鍛造技術、鍛后快速冷卻技術、微合金化技術開展研究,開發生產超級模具用鋼CJH13鋼,制定產品標準,年產2000噸。

    1000

    800

    201610

    48

    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超聲波低耗水染色技術產業化應用項目

    對公司現有11臺噴染設備進行改造,實現毛紗在漂洗、著色工序中超聲波介入,提升毛紗上染率,降低染料、水消耗。降低耗水35%以上,清潔率提高18%以上。

    580

    200

    20169

    49

    青海晶珠藏藥高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芎香通脈(滴)丸高新技術產品創新項目

    擴建生產車間和分析、分離室,購置設備儀器,通過應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從丹參、川芎、肉豆蔻、訶子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β-環糊精包含技術包合麝香,和超微粉碎冰片、蘇合香經溶合生產芎香通脈滴丸。年產350萬盒。

    2050

    1200

    201612

    50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生物法制備高活性枸杞多糖及產品開發項目

    采用發酵工程技術,建立微生物法提取枸杞多糖的50L發酵工藝,下游的分離工藝,擴大中試研究,微生物法提取的枸杞多糖抗氧化能力評價及功能產品開發,建立生產線一條。枸杞多糖產品含量達到50%以上,提取率達到70%以上,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提高20%以上,開發終端功能產品46種,申請發明專利23項,成果23項,建立年處理1000噸生產線一條。

    670

    500

    201612



    附件2

    青海省工業企業“去產能”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穩妥開展重點行業“去產能”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通過“去產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持續優化供給結構,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的活力。

    具體目標:三年內全省31戶“僵尸”企業處置工作全面完成,企業發展活力、控制力、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力爭提前完成退出鋼鐵產能50萬噸、煤炭產能276萬噸的壓減目標,重點行業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加快淘汰進程,爭取淘汰水泥落后產能180萬噸、鐵合金30萬噸、電石5萬噸、碳化硅10萬噸,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取得實質成效。

    2016年,全省31戶“僵尸”企業處置工作穩步推進;完成西寧特鋼50萬噸粗鋼產能停產封存和青海煤業公司魚卡煤礦等3處煤礦15萬噸煤炭產能關閉退出工作;淘汰鐵合金、碳化硅、電石等落后產能15萬噸。

    二、重點工作

    (一)積極化解過剩產能。著眼于推動鋼鐵、煤炭、電解鋁、水泥、鐵合金等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制辦法,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標本兼治,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1.嚴控新增產能。嚴格執行《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和《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青政〔201410號)要求,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管理,各級項目管理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并不予辦理用地預審、用地審批、土地供應、能評、環評審批、生產許可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關于印發對鋼鐵、電解鋁、船舶行業違規項目清理意見的通知》(發改產業〔20151494)的格爾木200萬噸鋼鐵一體化項目,必須在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產能等要求的基礎上,方可開展后續工作。對違法違規建設項目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進行嚴肅問責。

    2.依法依規退出。繼續扎實開展重點行業專項對標行動,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對技改后不達標的企業或生產設備依法依規關停退出,切實為先進產能騰出能耗、資本和市場空間。

    3.突出工作重點。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6號)和《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精神,集中利用3-5年時間,關閉退出煤礦14處、產能276萬噸,拆除450立方米高爐、35噸電弧爐、40噸電弧爐各1座,產能50萬噸。推動資源、產能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產品質量和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實現好轉,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穩步推進“僵尸”企業處置。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原則,采取有力措施,扎實開展工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1.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由省國資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圍繞債務處置、人員安置等主要問題,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實施步驟、目標、措施和時限要求,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首批“僵尸”企業處置工作穩妥推進。

    2.摸底排查科學分類。精準摸查企業情況,建立“僵尸”企業數據庫,將連續三年虧損、產能利用率低于50%或停產半年以上、無力償還到期負債(主要指銀行借款)且持續一年以上等三類情況的企業納入數據庫。國有“僵尸”企業數據庫由省國資委牽頭負責,各省屬國有企業配合;非國有“僵尸”企業數據庫由各市州政府充分遴選甄別后,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登記入庫。

    3.分類處置因企施策。依據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堅持分類處置、因企施策。對完全失去自我發展能力,生產停頓、虧損嚴重、扭虧無望、資不抵債等企業,依法實施關停出清,幫助企業輕裝上陣、提升效益;對有品牌、有市場,但規模小、負擔重的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有效增強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對具有規模、品牌和市場優勢,且資產質量、市場前景較好的企業,強化管理,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對具有發展潛力,但暫時性經營困難的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切實通過關停出清一批、兼并重組一批、強化管理一批、技術改造一批的處置辦法,精準穩妥推進各項工作。

    (三)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以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目標,提高淘汰標準、加快淘汰進程。

    1.加大政策引導。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我省產業結構調整需求,加快研究“十三五”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思路。積極指導市(州)、園區分年度分解落實淘汰目標任務,實現區域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機遇,支持電解鋁、煤炭、鐵合金、電石等重點行業企業,主動淘汰退出低效落后產能。

    2.提高淘汰標準。制定執行更加嚴格的能耗、物耗、水耗、生態環保、安全生產、技術準入標準和強制性淘汰標準,對存在超標用能、產品質量不合格、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超標排放等問題,經整改仍不達標的企業或生產裝置予以淘汰。鼓勵各市(州)政府結合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任務,因地制宜研究執行高于省級及國家標準的淘汰目錄。

    3.強化監督考核。定期公布市(州)政府年度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完成情況,強化社會監督和目標考核,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四)穩妥安置企業職工。把職工安置作為“去產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企業主體作用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多措并舉做好職工安置,切實為推進各項工作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1.制定職工安置方案。指導企業加快制定完善職工安置方案和風險應對預案,明確具體安置計劃和資金要素保障,經職工代表大會研究討論通過后實施。同時,強化政策宣傳解釋,堅決防止發生群體性事件。

    2.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充分發揮企業主體責任,引導通過協商薪酬、靈活工時、培訓轉崗等方式,穩定現有工作崗位,緩解職工分流壓力。依托穩崗補貼、富余人員安置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對符合條件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

    3.做好再就業幫扶工作。對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分流人員,給予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加大開發公益性崗位力度,支持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按規定發放失業保險金,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切實保障其基本生活。

    附表:工業企業“去產能”實施方案任務項目表

    附表

    工業企業“去產能”實施方案任務項目表

    序號

    工作任務

    主要內容

    完成時限

    “僵尸企業”處置

    全省31戶“僵尸企業”處置工作全面完成,企業發展活力、控制力、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2016年至2018

    1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圍繞債務處置、人員安置等主要問題,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實施步驟、目標、措施和時限要求,確保首批“僵尸企業”處置工作穩妥有序。

    2016年底

    2

    建立“僵尸企業”數據庫

    將存在連續三年虧損,產能利用率低于50%或停產半年以上,無力償還到期負債(主要指銀行借款)且持續一年以上等三類情況的企業納入“僵尸企業”數據庫。國有“僵尸企業”數據庫由省國資委牽頭負責,各省屬國有企業配合;非國有“僵尸企業”數據庫由各市州政府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登記入庫。

    2016年至2018

    3

    關停出清

    企業

    對青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鹽湖三元化工有限公司等18戶存在產能落后,完全失去自我發展能力和市場活力,生產停頓、虧損嚴重、扭虧無望、資不抵債,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境污染嚴重、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企業,在全面評估各類風險的基礎上,依法組織關停退出。

    4

    兼并重組

    企業

    通過資產收購、產權轉讓等方式,對青海鹽湖海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都蘭西鋼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等8戶有品牌、有市場,但規模小、負擔重的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擴大經營規模,提升市場風險抵御能力。

    5

    強化管理

    企業

    對巴彥淖爾西部銅材有限公司等具有規模、品牌和市場優勢,且資產質量、市場前景較好的企業,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引入戰略投資者、提高科技投入等方式,全面推進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激發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6

    技術改造

    企業

    對青海威思頓粉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青海西部化肥等4戶具有發展潛力,但暫時性經營困難的企業,加大資金、科技研發扶持力度,推動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開展技術改造,提高有效供給能力。

    化解過剩

    產能

    大力推進傳統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力爭提前完成退出鋼鐵產能50萬噸、煤炭產能276萬噸的壓減目標,鋼鐵、煤炭、電解鋁、水泥、鐵合金等重點行業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2016年至2018

    1

    嚴禁新增

    產能

    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管理,各級項目管理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并不予辦理用地預審、用地審批、土地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列入發改產業〔20151494號文件的格爾木鋼鐵一體化項目,必須在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產能等要求的基礎上,方可開展后續工作。

    2

    開展專項對標活動

    繼續扎實開展重點行業專項對標行動,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對技改后不達標的企業或生產設備依法依規關停退出。

    3

    壓減退出鋼鐵煤炭產能

    集中利用3-5年時間,關閉退出14處煤礦、產能276萬噸,拆除450立方米高爐、35噸電弧爐、40噸電弧爐各1座,產能50萬噸。其中,2016年完成西寧特鋼50萬噸粗鋼產能停產封存和青海煤業公司魚卡煤礦等3處煤礦15萬噸煤炭產能關閉退出工作。

    淘汰落后

    產能

    爭取淘汰水泥落后產能180萬噸、鐵合金30萬噸、電石5萬噸、碳化硅10萬噸,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取得實質成效。

    2016年至2018

    1

    制定淘汰

    計劃

    加快研究 “十三五”淘汰落后產能計劃,積極指導市(州)、園區分年度分解落實淘汰目標任務。

    2016

    2

    完成年度淘汰任務

    2016年淘汰鐵合金、碳化硅、電石落后產能15萬噸,2017年至2018年結合“僵尸企業”處置等工作,力爭淘汰各類落后產能210萬噸。

    2016年底

    3

    提高淘汰

    標注

    制定并執行更加嚴格的能耗、物耗、水耗、生態環保、安全生產、技術準入標準和強制性淘汰標準。

    2016年至2018

    附件3

    青海省工業企業“上技改”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我省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有序開展重點行業“上技改”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主要目標

    通過“上技改”,引進國內外先進適應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快對現有低端的生產裝備、工藝進行升級改造,促進產業向高質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發展。

    具體目標:三年內每年組織實施以推進企業生產設備升級改造、促進節能減排和“兩化”融合等為目標的技術改造項目200項,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00億元以上;累計完成技術改造項目600項,完成投資7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達到10%以上。

    2016年,組織實施技術改造提升項目200項,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20億元。

    二、重點工作

    (一)推進新興產業高質化發展。強化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加大國內外先進技術裝備引進應用力度,積極搶占特色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

    1.鋰電產業。優化鹽湖提鋰技術,擴大碳酸鋰產能,積極發展鎳鈷錳三元鋰電正極材料,爭取突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單體電池、高功率密度超級電容及電池系統集成技術,實現產業化。

    2.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鋁、鎂、鈦、銅等金屬為基礎的新型合金材料,鎳基下游高端合金及功能材料;推進高純氧化鋁、藍寶石、電子級碳化硅及外延片、LED等光電新材料產業發展;加快發展聚苯硫醚、甲醇蛋白纖維等新型化工新材料。

    3.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光伏光熱裝備、風機整機制造及零部件等配套產業。以680MN大型模鍛壓機試產為契機,提升大型鑄鍛件及基礎零部件產業水平;推動石油機械、壓力容器、非標設備發展,鞏固高端專用數控機床市場優勢,推進專用汽車、環衛設備升級換代,引進培育新能源汽車、乘用汽車制造業。

    4.生物醫藥產業。利用現代生物提取技術,以健康品和藥品兩大系列為方向,加強中藏醫藥傳承和研究,開發一批中藏藥新產品、新劑型。

    (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滾動實施“百項改造提升工程”項目,全面提高傳統產業生產技術、工藝裝備水平。

    1.鹽湖化工行業。以提高鹽湖鉀資源回收率和鎂、鈉、硼等資源的高值高效利用,延伸發展鋰、鎂、硼等鹽湖資源下游高端產品和無機功能材料為主要方向,加快推進鹽湖化工與油氣化工、煤化工產業融合發展。

    2.有色冶金行業。繼續提高原材料就地加工比例和加工能力,延伸發展下游精深加工產業。推進冶煉副產品回收利用。提高先進鋼鐵和鐵合金生產技術水平,發展高端特種鋼材和特種鐵合金。推進行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3.特色輕工行業。加強藏毯、農畜產品加工、天然飲用水、昆侖玉及民族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質量品牌建設,樹立青海制造品牌形象,構建具有鮮明地域優勢和高原特色的輕工產業體系。

    (三)推進產業綠色低碳發展。以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副產物循環利用為方向,以重點行業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為目標,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突破和應用有色冶煉固廢治理與無害化處置、冶煉廢渣綠色高值化綜合治理、尾礦及工業廢渣中稀貴金屬高效回收資源化、資源高效清潔提取及循環利用、高效燃燒和余熱回收利用、生產過程節水和廢水處理等關鍵共性技術,實施一批工業清潔生產示范項目,促進企業進一步降低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實現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注重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信息技術融入到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管理等各環節,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產業。積極推進智能礦山、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改造,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促進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附表:2016年工業企業“上技改”重點項目表


    附表

    2016年工業企業“上技改”重點項目表

    單位:萬元

    序號

    企業名稱

    項目名稱

    改造內容

    項目總投資

    實施期限

    2016年技改投資

    改造后預期目標及效果

    合計50

    928080

    507000

    1

    中電投西安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

    單晶PERC高效電池工業升級項目

    將目前有的200MW多晶電池生產線改造成年產400MW的單晶PERC高效電池生產線,改造后,電池平均轉換率由目前18.3%提高到20.5%.組件功率從260/塊提高到285/塊,達到市場領先水平

    16700

    2016

    16700

    組件功率由260/塊提高到285/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

    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

    多晶硅全廠技術改造項目

    對多晶硅一、二期部分效率低下、技術相對落后的設備、設施進行改造,使用大型高效還原爐替代原有12對棒還原爐,用高效還原余熱利用系統替代原有效率低下的余熱利用系統

    15000

    2016-2017

    12000

    進一步企業節能降耗水平

    3

    青海日晶光電有限公司

    鑄錠爐改造項目

    鑄錠爐由G5改造升級為G6熱場及相關生產工藝改善

    2000

    2016

    2000

    項目改造完成后,單臺鑄錠爐產量提60%,鑄錠用電單位成本下降40%

    4

    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

    光伏組件生產項目

    在現在晶硅生產的基礎上,增加組件生產工藝設備,建設400M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組件

    50000

    2016

    13000

    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種類,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5

    青海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300MW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改造項目

    采用新的靶材新材料,進一步優化300MW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生產工藝,盡快建設達產

    40000

    2016

    40000

    進一步提升銅銦鎵硒(CIGS)薄膜電池效率

    6

    青海鈺能光伏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光伏支架、鋁邊框光伏配套項目

    對利用現有生產線進行改造,形成年產1.3萬噸光伏支架、光伏鋁邊框等光伏配件生產線及配套附屬設施

    15000

    2016

    15000

    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種類,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7

    平安鑫海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鎳鈷錳鋰電池材料合成改造項目

    主要改造硫酸鎳溶液除油系統、三元材料溶解、制備系統建設;過濾干燥、烘干、包裝、純水系統的改造

    16200

    2016-2017

    11500

    年增產值18000萬元,年增利潤4100萬元,改造后新加產品種類

    8

    青海聚能電力有限公司

    工業機器人在硅太陽能組件板生產線的應用

    增加工業機器人在硅太陽能電池組件板生產線中玻璃上料、電池串排版、層壓前分配、削邊、打膠組框、固化間進出料、測試后分選碼垛等特殊崗位的應用

    17219

    2015-2017

    4000

    提高生產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改善產品質量

    9

    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生產設備在工業流水線中的應用示范項目

    自動化設備在頂蓋焊接工序中的示范應用;工業機器人在自動注液工序中的示范應用;智能RGV搬運車在高溫靜置工序中的示范應用

    3200

    2016

    3200

    提高生產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改善產品質量

    10

    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20安時動力磷酸鐵鋰電池改造項目

    增加關鍵設備,改建現有生產線,進行120安時動力磷酸鐵鋰電池產業化生產

    7800

    2016-2017

    5000

    形成120安時動力磷酸鐵鋰電池產業化生產能力

    11

    青海博華鋰業有限責任公司

    1萬噸高純氯化鉀和2.5萬噸硼酸擴能改造項目

    在現有中試生產線基礎上,擴建年產1萬噸高純氯化鉀和2.5萬噸硼酸生產線

    63000

    2016-2017

    20000

    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實現高純氯化鉀規模化生產

    12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鉀肥裝置挖潛擴能改造工程

    現有鉀肥生產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挖潛增產和技措技改擴能,達到500萬噸/年生產規模

    32000

    2015-2016

    15000

    年增加鉀肥生產能力150萬噸,擴大鉀肥生產規模

    13

    青海九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

    中藥含片加工及中草藥交易中心改造項目

    在原有生產線基礎上,增加生產車間及設備,形成年產5000噸中藥含片加工、各類保健飲品以及保健酒水生產能力

    30000

    2016-2017

    10000

    增加中藥含片、保健飲品及保健酒生產線

    14

    青海西北驕天然營養食品有限公司

    藏牦牛示范園區建設項目

    新建車間8800平方米、綜合服務大樓11000平方米、物流綜合配送中心5000平方米、1500噸冷藏庫1200平方米,購置生產設備600臺(套)

    36000

    2016-2017

    10000

    改善生產條件,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力

    15

    海西冰峰礦泉水開發有限公司

    30萬噸瓶裝礦泉水生產線

    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建設年產30萬噸純凈水、礦泉水生產線及及配套設施

    60000

    2015-2017

    40000

    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工藝技術水平

    16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升級項目

    改造生產廠房、倉庫等總建筑面積6.89萬平方米,購置設備144臺(套),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建成硬膠囊生產線(年產1.5億粒)1條、軟膠囊生產線(1.5億粒)1條、粉劑生產線(1億袋)2條、口服液生產線(50萬支)1條、片劑生產線(1億片2條),Fruii果汁飲料生產線(50萬瓶)1條,并通過GMP認證

    51000

    2016-2018

    15000

    改善生產條件,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力

    17

    青海絨業集團有限公司

    針織服裝生產線項目

    在現有生產線基礎上,引進電腦橫機等生產設備,實現年產針織服裝100萬件生產線

    20000

    2016

    20000

    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力

    18

    青海制藥廠

    整體搬遷改造項目

    青海制藥廠整體搬遷至園區,采用先進生產裝備、工藝建設麻藥及麻藥復方制劑生產基地

    40000

    2016-2017

    15000

    改善生產條件,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力

    19

    青海銀河紡織有限責任公司

    賽絡紡生產線技改擴能項目

    對原2萬錠環錠紡生產線進行改造,提高產品檔次。通過購置清梳聯2臺套、并條機12臺、粗紗機6臺、細紗機20臺。新建廠房5000平米,改造輔房1200平米

    5100

    2015-2016

    5100

    新增銷售收入6800萬元,新增利潤800萬元。推動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20

    青海夏都醫藥有限公司

    葡萄糖注射液及六味藏紅花膠囊改造項目

    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造,形成年產5000萬袋煙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生產能力

    16000

    2015-2016

    8000

    新技術操作簡便,生產周期短,污染少。通過采取新技術,改善企業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1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

    糧醅集中潤料站、青稞酒釀造工業自動化應用技改

    改變原有的分散潤料方式,實施集中潤料,統一供料; 將原有人工裝甑、出鍋攤涼等人工操作工序改為機械裝甑、出鍋攤涼操作,減少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10600

    2016-2016

    10600

    改善原酒品質、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

    22

    青海珠峰冬蟲夏草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青海省冬蟲夏草菌絲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項目

    總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購置相關檢驗檢測設備43臺(套)

    4000

    2016-2017

    2000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企業技術研發、檢驗檢測能力

    23

    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藏毯后整理生產技術改造項目

    購置焙膠剪毛機、干洗機、剪花機、開毛機等后整設備22臺套

    5800

    2016

    5800

    提高后整理裝備水平

    24

    青海博川礦業開發有限公司

    石膏粉生產線技改項目

    高強粉蒸壓釜改造、工藝流程簡化

    1500

    20152016

    1500

    提高產量,縮短工藝流程,降低生產成本

    25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

    格爾木煉油廠國Ⅴ汽油產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

    新建90萬噸/年催化原料預處理裝置、0.8萬噸/年硫磺回收裝置和80t/h溶劑再生裝置3套裝置以及配套的油品儲運、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

    110000

    2016-2020

    10000

    提高汽柴油油品質量

    26

    青海中航資源有限公司

    馬海礦區鉀肥技改項目

    項目主要對原有單一生產氯化鉀車間進行技術改造,達到年產氯化鉀 10 萬噸,硫酸鉀鎂肥 10 萬噸,硫酸鉀3萬噸的產能規模,配套建設 10 萬噸鉀肥造粒車間

    33369

    2015-2017

    16000

    總能源利用率為0.52%,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為 46.6kgce/t,比項目改造前減少6.06 kgce/t,下降 11.51%。能效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7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海虹化工聯二脲裝置改造

    氯堿系統改造、水合肼車間改造、聯二脲車間改造、儀表自控改造及車間維護等

    6500

    2015-2016

    6500

    聯二脲產能穩定在5萬噸/

    28

    青海云天化國際化肥有限公司

    循環流化床鍋爐氨法脫硫及產品升級改造項目

    回收二氧化硫1526t/a、產生液體硫酸銨(<35%)的量為8996t/a,建設10萬噸新型硫基復合肥生產線

    6402

    2015-2016

    5700

    提高二氧化硫回收效率

    29

    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

    擴能改造、燃煤鍋爐煙氣收集設施脫硫脫硝升級改造及粉塵治理項目

    建設EPVCCPVC生產線各1條,煙氣收集設施脫硫脫硝改造,原料場全封閉,建設密閉管狀皮帶運輸長廊

    17000

    2016

    17000

    進一步提升煙氣的脫硫脫硝效果

    30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煙氣脫硫脫硝減排工程

    化工分公司熱電廠一期3250t/h CFB鍋爐和二期4480t/h CFB鍋爐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減排裝置改造

    21000

    2015-2016

    21000

    項目實施完成后可減排SO22679.83t/aNOx6759.28t/a

    31

    青海發投堿業有限公司

    鍋爐系統、廢液管線系統、化工生產裝置系統、煅燒車間涼堿統計、熱電車間5臺鍋爐脫硝技術改造項目

    5臺鍋爐原有的光管式省煤器改用H型鰭片式省煤器;對全廠用熱設備蒸汽管線進行防腐和保溫改造;對廢液排放場延伸段、熱電車間輸煤系統、電氣主控室直流系統、熱網減溫減壓器、鍋爐減溫水調節門進行技術改造,對石灰車間窯氣電除塵和取樣管線進行系統技術改造;對包裝車間7臺檢選機和金檢機、碼垛區通風和采暖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對化工生產DCS系統升級改造;對化工生產真空機DCS控制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對重灰涼堿系統加裝6臺粉體流,對蒸汽管線加裝疏水閥85臺回收冷凝水,對輕重灰燃燒爐托輥加裝23臺自動油泵進行技術改造

    10620

    2015-2016

    10600

    進一步節能能耗水平,增強設備使用效率,提高化工生產自動化控制程度,降低員工勞動強度,鍋爐煙氣中NOX排放標準<100mg/Nm3,達到環保部門排放標準

    32

    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

    年產1萬噸碳酸鋰裝置優化重組改造

    改造現有吸附塔24臺,對裝置優化重組后該部分閑置塔16臺改造用于吸附塔(其他8臺閑置塔用于鋰洗、脫吸儲罐)。合并吸附區第一、二大組鋰洗罐區,合并吸附區第四、五大組鋰洗罐區。優化重組吸附劑車間粉料干燥線,整合吸附劑粉料工序上料、破碎、干燥線,改造選用自動一體設備(含自控),改善原工序純人力運料、破碎、干燥現狀。優化沉鋰裝置區的結晶器和包裝設備,增加碳酸鋰細晶回收裝置一套和碳酸鋰自動包裝線一套

    6300

    2015-2016

    6300

    建成后新增吸附區產能2400t/年,除去損耗,折合碳酸鋰產品約1920噸,新增利潤約3500萬元

    33

    民和天利硅業有限責任公司

    超潔凈低能耗硅鐵礦熱爐及煙氣余熱發電項目

    項目占地約300畝,新建4×50000KVA硅鐵礦熱爐,年硅鐵產量20萬噸;配套建設440/小時余熱鍋爐,215MW余熱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約3.2億度

    98000

    2016-2018

    20000

    產品冶煉電耗不大于6400Kwh/t;煙氣排放濃度低于10毫克/立方米;水資源實現循環利用,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內行業領先水平

    34

    青海百通高純材料有限公司

    青海百通礦熱爐全自動加料試點示范項目

    使用控制變頻裝置、利用結構優化設計、計算機輔助傳熱分析和磁場分析等技術

    4815

    2014-2016

    2000

    提高配料精度和產品質量;減少作業人數;改善工作環境;增加經濟效益

    35

    中國鋁業青海分公司

    第一炭素廠焙燒爐及環保改造項目

    三期焙燒爐及其凈化系統進行改造,一期焙燒及其凈化系統改造。四期在現有凈化系統附近新建一套電捕加干法串聯的凈化系統,除部分煙道(原預除塵前管路)和煙囪外,其余設備為新增

    10611

    2015-2016

    7900

    每年可節約總成本費用1227萬元,節約標煤8533.1tce

    36

    青海百河鋁業有限公司

    百河鋁業節能改造項目

    研發雙平衡節能型鋁電解槽熱平衡的爐膛內襯結構及電解槽進行雙陰極鋼棒改造、電解車間余熱回收系統改造

    47000

    2016

    47000

    進一步節能降耗水平

    37

    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

    10萬噸高氫氧化鎂及7.5萬噸下游產品項目生產裝置設備工藝技術改造升級工程項目

    氨壓縮機加裝變頻器2臺;動加裝變頻器2臺、引風機加裝變頻3臺;鍋爐車間引風機及鼓風機變頻器6臺及配套設備消諧裝置

    7050

    2016-2017

    5000

    通過加裝變頻器能耗可降20%,全年可節約能源12787200KW/h

    38

    中鹽青海昆侖堿業有限公司

    中鹽青海昆侖堿業產業升級及節能增效技術改造項目

    新增輕灰煅燒爐在煅燒廠房6#煅燒爐旁邊及輕灰原廠房東側增加型號為Φ3000×34000mm)的輕灰煅燒爐一臺,增加相應的配套設備儲水槽1臺、第一閃發器1臺、第二閃發器1臺、爐氣分離器1臺、熱堿液塔1臺、爐氣冷凝塔1臺、爐氣洗滌塔1臺、重堿分配皮帶1條、輕灰集合刮板6條等配套設備,新增加廠房一座,以及增加進氣、出氣、進出液管道、閥門,相應的控制系統和需要的儀表

    2503

    2016

    1500

    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釋放產能至125萬噸/年,本項目建成后,實現全年減虧7264.31萬元。

    39

    青海博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低壓無功補償、電機變頻技術改造、余熱利用項目

    5臺礦熱爐建設5套低壓無功補償裝置;對300KW以上大功率電動機進行變頻技術改造;分別淘汰10T一臺、6T兩臺、4T一臺燃煤鍋爐,自行設計安裝4套供暖系統裝置。

    2300

    2016

    2300

    全年可實現節能折合標煤7817tce,年可減少煙塵排放1104噸,減少爐渣排放1380

    40

    青海省萬益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醫藥倉儲物流信息化改造項目

    改建現代化醫藥倉儲物流中心20500,建設可儲存藥品及醫療器械30萬箱信息化平臺

    2430

    2016-2017

    1500

    加快企業的物流及信息化建設,滿足企業的產品需求

    41

    青海創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

    磷酸濃縮和磷銨改造及低變質煤裂解及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

    增加球磨機系統一套以及濃密機系統及廢硫酸回收系統;改擴建60萬噸/年蘭碳工程,一期20萬噸/年,二期40萬噸/年。原設計合成氨二期8萬噸采用富氧制氣固定床,因海西地區無煙煤較少,改造為燒蘭碳,蘭碳系統原料為煙煤,副產的焦爐煤氣經凈化、精制后作為合成氨的原料氣

    12298

    2016-2017

    7000

    進一步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實現節能降耗

    42

    青海高原牧歌乳制品有限責任公司

    基于PLC控制系統的產品可回溯平臺

    增加無線式信息傳輸設備,無線式信息采集設備

    1100

    2016-2017

    800

    PLC凈乳系統平臺上收集、采樣信息,提高生產效率及智能化水平

    43

    青海省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基于移動物聯網的智慧礦山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研究及互聯網+應用示范

    該項目重點圍繞企業安全保障、精細化生產智能管控、防災減災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研究智慧礦山防災減災關鍵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智慧能源應用示范

    2757

    2016-2017

    1200

    提升礦山信息化水平

    44

    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錫鐵山鉛鋅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

    監控系統、壓風自救、供水施救和緊急避險室建設;地壓監測系統建設;生產調度指揮中心集成顯示

    800

    2016-2017

    400

    提升礦山信息化水平

    45

    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

    多晶硅生產信息綜合管理平臺

    自主開發一套全新的現代企業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包括企業ERP管理平臺和工廠DCSSIS系統平臺,將各個平臺數據進行深度整合,實現數據實時、準確流通和資源優化

    19700

    2016-2017

    10000

    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

    46

    青海晶煜晶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網技術遠程集中監控藍寶石生產的示范與應用

    該項目通過互聯網技術將車間內各單臺設備的顯示參數遠程集中傳輸到車間的控制中心作集中顯示,由操作人員實時針對不同設備作出相應的調整指令并經由網絡傳回各臺長晶爐作出實際調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有效保障了藍寶石晶體產品質量

    2600

    2016-2017

    2600

    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

    47

    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

    熟料生產線APC專家控制系統

    APC專家控制系統在水泥熟料生產線中的應用

    806

    2016-2017

    800

    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

    48

    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基于物聯網的鹽湖化工生產自動化控制系統

    開發鹽湖物聯網業務應用系統、設備運維系統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加快推進傳感器等物聯網技術在鹽湖化工行業的示范應用,輻射帶動現代化鹽湖化工生產的轉型升級

    700

    2016-2017

    500

    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

    49

    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網絡技術建設及銷售平臺項目

    該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網站建設、網站維護、網絡營銷培訓、關鍵詞優化、搜索導入等;平臺搭建、數據管理、技術培訓、技術維護、服務器租賃、服務器托管、客戶端維護、移動APP開發與應用、國際結算與運輸服務、多語言界面開發;獨立運營服務器、運營團隊、產品開發

    2300

    2015-2016

    2000

    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

    50

    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

    果洛州久治縣牦牛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平臺建設項目

    建立標準化牦牛肉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服務平臺,實現牦牛肉產品從原料到成品直至消費者的全程追溯監管

    1000

    2015-2016

    1000

    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


    附件4

    青海省工業企業“降成本”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我省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降低工業企業生產成本,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通過“降成本”,推進企業生產經營環境顯著改善,負擔進一步減輕,生產經營成本回歸合理,盈利水平逐年提升。

    具體目標:三年內全省企業累計減負約200億元。其中,2016年累計減負約70億元,2017年累計減負約70億元,2018年累計減負約60億元。三年年均降幅3%左右。

    二、重點工作

    (一)金融創新降成本。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積極穩妥推動金融創新,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切實緩解工業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1.降低融資成本。建立常態化銀企對接機制,引導各銀行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切實減輕企業利息負擔。規范企業融資的擔保、評估、登記、審計、保險等中介機構收費行為,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協調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企業金融服務主辦行制度,對暫時困難但前景看好的企業實施差別化信貸支持政策,做到不抽貸、不壓貸、不限貸。

    2.創新融資機制。發揮好青海資產管理公司作用,運用青海省產業發展基金撬動160億元社會資金,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穩妥推進我省“債轉股”工作,結合“投貸聯動”逐步降低高成長性貸款企業杠桿率。積極推廣專利權質押、商標權質押和排污權抵押貸款等融資創新。加大對工業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輔導培育力度,對成功在主板市場實現上市融資的企業,按其融資規模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成功在創業板、中小板、新三板及區域性場外市場實現上市或股權掛牌交易的企業,給予適當獎勵;對采取信托、票據、發債、基金、資產證券化等直接融資,且融資額70%以上用于省內投資的企業發生的中介費,按20%給予補助。

    (二)生產要素降成本。堅持市場決定價格,引導工業企業用戶與供應方通過協商、交易平臺競爭等方式確定價格,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

    1.降低物流費用。推動鐵路企業與運輸客戶之間進一步加強聯系,實現企業原材料與產成品運輸的直接辦理,減少中間不合理的物流環節。積極協調鐵路企業接受客戶支付鐵路運費部分使用銀行承兌匯票。實施工業產品公路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繼續對海西地區工業企業合法運輸車輛給予減收50%車輛通行費的優惠。對支持工業企業產品公路鐵路運輸任務突出的物流企業的產業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取消到期和不符合規定的公路收費項目。鼓勵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先行先試“零庫存”高效管理模式,降低綜合物流成本。

    2.降低用能費用。積極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在電力直購市場化交易中,推動電解鋁企業用電價格與鋁價聯動,逐步擴大參與直接交易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范圍。爭取國家層面盡快建立藏區電力普遍服務補償機制。

    .降低用氣成本。協調落實工業用氣市場化改革有關措施,采取省、市、州三家共擔方式,每年設立3億元“氣字頭”企業恢復穩定生產補助資金,用于補助海西地區“氣字頭”企業及澀寧蘭管道調峰企業。

    4.降低土地費用。實行有保有控的產業用地政策,合理確定地價水平,創新企業用地模式,鼓勵采取長期租賃、租讓結合、先租后讓等方式,鼓勵企業利用存量土地、荒廢地開展技術改造、盤活土地資源。

    5.降低人工費用。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進一步階段性降低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將穩崗政策擴大到所有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對困難企業視情況允許緩繳半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三)企業挖潛降成本。加強企業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和引導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向管理和創新要效益,充分調動企業降成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自主創新降成本。實施科技型和高新技術企業“兩個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計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和30萬元獎勵。對主動淘汰且按要求全面完成關停拆除任務的企業,按規定標準給予獎勵補助。

    2.強化管理降成本。引導企業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抓好企業生產管理、成本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供應鏈管理,加大技術改造,通過內部挖潛降低生產成本。

    3.優化配套降成本。2018年底全省新建標準廠房50萬平方米,向企業微利出租或按土地出讓合同約定分割轉讓。通過“訂單式”職業培訓向企業輸送技術人才。為企業引進的高端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公租房。對引進的經認定的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在青工作滿3年后,每年給予2萬元的專家補貼或享受政府津貼;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按70%予以補貼。

    (四)簡政放權降成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變職能,取消和調整一批制約經濟發展、束縛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的行政審批事項,更好地激活企業的發展活力。

    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鞏固2015年以來國家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專項行動成果,認真落實國家新一輪正稅清費工作部署,嚴格執行國家取消和停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變職能,全面推行權責清單制度,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行政審批時限全部縮短至15個工作日內完成。

    2.減少企業稅費負擔。落實“營改增”全面擴圍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兼并重組給予契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優惠,嚴禁向企業重復征稅、征過頭稅、提前征稅。在20171231日前,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元(含)以下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并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繼續免征增值稅、營業稅;對按月納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在10萬元以下的繳納義務人,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停止征收價格調節基金。取消我省原生態礦產品生態補償費,落實資源稅“從價計征”政策。

    (五)兩化融合降成本。通過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消除瓶頸、補齊短板,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1.推進政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全面開展網上并聯審批,大力推行電子營業執照,2017年底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工商登記、納稅申報電子化。

    2.提高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每年安排6000萬元青海省信息化服務專項資金,支持工業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兩化融合應用深度,加快主要設備、工藝流程的智能再造,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有效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附表:工業企業“降成本”實施方案任務項目表

    附表

    工業企業“降成本”實施方案任務項目表

    序號

    工作任務

    主要內容

    完成時限

    金融創新降成本

    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積極穩妥推動金融創新,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切實緩解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2016年至2018

    搭建高效融資平臺

    建立常態化銀企對接機制,引導各銀行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

    2016年至2018

    創新金融服務方式

    發揮好青海資產管理公司作用,運用青海省產業發展基金撬動160億元社會資金;穩妥推進我省“債轉股”工作,結合“投貸聯動”逐步降低高成長性貸款企業杠桿率;加大對工業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輔導培育力度

    2016年至2018

    生產要素降成本

    堅持市場決定價格,引導工業企業用戶與供應方通過協商、交易平臺競爭等方式確定價格,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

    2016年至2018

    降低物流費用

    推動鐵路企業與運輸客戶之間進一步加強聯系,實現企業原材料與產成品運輸的直接辦理,減少中間不合理的物流環節;取消到期和不符合規定的公路收費項目

    2016年至2018

    降低電力費用

    積極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在電力直購市場化交易中,推動電解鋁企業用電價格與鋁價聯動,逐步擴大參與直接交易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范圍

    2016年至2018

    降低用氣費用

    協調落實工業用氣市場化改革有關措施,采取省、市、州三家共擔方式,每年設立3億元“氣字頭”企業恢復穩定生產補助資金

    2016年至2018

    降低土地費用

    實行有保有控的產業用地政策,合理確定地價水平,創新企業用地模式,鼓勵采取長期租賃、租讓結合、先租后讓等方式,鼓勵企業利用存量土地、荒廢地開展技術改造、盤活土地資源。

    2016年至2018

    降低人工費用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進一步階段性降低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2016年至2018

    企業挖潛降成本

    鼓勵和引導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向管理和創新要效益,充分調動企業降成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016年至2018

    1

    自主創新降成本

    實施科技型和高新技術企業“兩個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計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和30萬元獎勵

    2016年至2018

    2

    強化管理降成本

    抓好企業生產管理、成本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供應鏈管理,加大技術改造

    2016年至2018

    3

    優化配套降成本

    2018年底全省新建標準廠房50萬平方米

    2018年底

    簡政放權降成本

    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變職能,取消和調整一批制約經濟發展、束縛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的行政審批事項,更好地激活企業的發展活力

    2016年至2018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全面推行權責清單制度,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行政審批時限全部縮短至15個工作日內完成

    2017年底

    減少企業稅收負擔

    落實“營改增”全面擴圍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改制重組給予契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優惠,停止征收價格調節基金。取消我省原生態礦產品生態補償費,落實資源稅“從價計征”政策。

    2016年至2018

    兩化融合降成本

    通過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消除瓶頸、補齊短板,提升生產率

    2016年至2018

    推進政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2017年底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工商登記、納稅申報電子化

    2017年底

    提高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

    每年安排6000萬元青海省信息化服務專項資金,支持工業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兩化融合應用深度

    2016年至2018


    附件5

    青海省工業企業“防風險”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我省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做好工業企業防范化解風險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建立科學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工業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風險監測,著力化解融資債務風險,確保重點企業整體扭虧、改革脫困,嚴密防范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具體目標:三年內全省工業企業融資債務風險得到有效防范,資金流動性增強,負債率下降,將風險化解在“少損失、防蔓延、快處置、保穩定”的可控狀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產成品存貨周轉期普遍縮短,資產負債率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力爭控制在66%左右;省屬出資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力爭控制在65%以下,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達到101%

    2016年,省屬出資企業資產負債率力爭控制在67%以下,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達到101%2017年,省屬出資企業資產負債率力爭控制在66%以下,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達到101%

    二、重點工作

    (一)創新防風險工作機制。建立防風險監測和信息通報機制,金融各行業監管、主管部門切實履行一線把關的職責,加強與省有關部門以及地方政府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協調,強化日常監管,通過監督檢查、風險排查等途徑,及時發現問題。

    1.建立金融機構信息反饋制度。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對重點企業貸款不再續貸或續貸時間周期超過三周時,需在企業貸款到期前20個工作日,向省經濟信息化委(省國資委)、省金融辦、人行西寧中心支行等相關部門進行反饋;企業無力償還貸款,需要擔保企業代償資金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需提前20個工作日,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資委)等相關部門進行反饋。

    2.建立企業及時報告制度。各企業對生產經營和資金運行中發生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問題要及時報告,主要包括:企業貸款到期而無力續貸;企業資金和信貸方面出現突發情況,造成企業出現財務風險;企業生產要素供應短缺,危及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非正常停產,發生重大事故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報告。

    3.建立各級風險監控制度。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企業融資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明確分管領導,落實部門或專人負責相關工作。各地區要切實承擔起屬地責任,發揮基層基礎作用,積極調動各方資源,主動開展風險企業排查工作,加強指導和協調,積極應對,努力將風險隱患防范在萌芽階段,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二)優化融資政策環境。要全面落實省政府關于金融支持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強授信機制、業務流程、產品開發等領域的創新,積極改善金融服務。

    1.改進信貸管理方式。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內部配套制度,制定合理的貸款期限、還款方式、自主續貸等具體辦法,減輕企業還款壓力,降低資金周轉成本。運用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等業務品種,采取分期償還貸款本金等方式,減輕企業還款壓力。銀行業金融機構盡快完成企業融資前期授信、評級及融資批復,做到‘快審快貸’。鼓勵采用‘銀團貸款’的方式,加快信貸投放。積極推廣知識產權和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大力推進倉單、訂單、產業鏈融資、股權質押貸款業務。清理金融服務亂收費,降低融資成本和債務負擔。

    2.強化直接融資手段。支持各類股權投資基金、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業投資基金以及資產管理公司加快發展,注重以政府產業發展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為手段參與“防風險”,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化解過剩產能、出清“僵尸企業”以及防范化解企業債務風險等方面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推動省內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企業債、資產支持票據、知識產權及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產品等進行直接融資,鼓勵各地區、開發區、創業基地等組織引導具備高成長性的企業發行集合票據、集合債券。積極推進“債轉股”試點工作。把握國家拓展保險資金投資領域契機,大力引導保險資金以股權、債權等方式投資我省重點項目和企業。

    (三)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企業要充分發揮防風險的主體作用,切實加強對未來所面臨風險的全局性、趨勢性研判,保持適度負債規模、提高自身資金使用效率,切實筑牢第一道防線。

    1.嚴密把控內部風險。以保障資金平衡為重點,堅持多措并舉,切實做好資金管理工作。要加強現金流入流出管理,制定資金短缺應急預案,確保資金供求動態平衡,有效防范融資債務風險。總結近期同行業企業發生的各類重大風險損失事件和典型案例,分析風險成因,汲取經驗教訓,采取有效措施,杜絕類似事件在本企業發生。

    2.保持適度負債規模。企業在預算編制、執行過程中,要處理好既有負債與新增負債、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負債與資產的關系,負債規模要與自身財務能力相匹配,防止過度負債;資產負債率處于重點關注和特別監控區間的企業,董事會和經營層要嚴格控制投資規模和債務性融資,防止負債率的進一步攀升。

    3.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西寧特鋼、西礦集團、鹽湖集團等企業,要進一步強化資本運作,通過定向增發、債轉股試點、并購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發行股權信托、引入政府產業基金等方式擴大股權融資比重。堅持拓寬融資渠道,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私募債券等融資方式,豐富資金來源,充分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降低融資成本。保持適度的融資規模,合理搭配長短期負債比例,既要降低融資成本,又要規避短期償付風險和集中到期風險。省屬國有企業要積極引進央企、大型民營企業等合作伙伴,通過產(股)權轉讓、增資擴股、資產重組、規范上市等方式,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經營機制的市場化。國有企業要積極與民營企業開展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發展股權結構多元的混合所有制經濟。

    (四)有效化解企業債務風險。根據監測預警信息,按行業、屬地摸排涉險企業情況,梳理重點風險企業名單;評估企業風險性質,理清企業債務關系,按照“一企一策”研究處置方案,主動化解債務風險。

    1.主動靈活應對。實施企業突發信貸風險會商幫扶工作機制,采用盤活存量資產、按規定減免或緩交稅費、項目資助補助、國有擔保公司或平臺介入、切斷互保鏈風險、協調債權銀行平移擔保負債,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或資產管理公司參與,充實并發揮省和州市兩級企業應急周轉資金等手段靈活處置企業資金鏈風險問題。

    2.強化風險分類處置。對主業經營良好、暫時出現資金鏈緊張,或由于涉及擔保、個別銀行抽貸導致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要協調銀行不簡單采取抽貸、壓貸、緩貸、減貸、起訴等不利于整體處置工作的行為,不搞“一刀切、急剎車”,靈活辦理企業轉貸;對由于過度融資、杠桿率高引發資金鏈風險,但產品有市場、有品牌、影響大的企業,要及早介入,采取行政協調、司法集中管轄、“企業瘦身”、市場重組等手段,加大幫扶力度。

    3.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鼓勵企業實施重組,通過競爭機制引入戰略投資者,盤活存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對兼并重組企業,金融機構要實行綜合授信,完善并購貸款業務,進一步擴大并購貸款規模,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等籌集兼并重組資金。對于暫時困難、未來現金流有合理市場預期的企業,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有效降低其債務負擔

    4.加快不良貸款處置。積極穩妥做好“僵尸”企業信貸退出,督促銀行用足用好現有核銷政策,加快核銷進度,做到“應核盡核”。落實好貸款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發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在參與企業破產重組和債務處置中的作用。各級金融監管部門要完善風險監測體系,督促金融機構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及時處置化解風險隱患。提高案件訴訟、審查辦理及處置執行效率,加快不良貸款處置進程。

    5.積極做好維穩工作。建立風險化解維穩協作機制,密切關注形勢變化,及時溝通相關信息,引導輿論導向,合力做好企業融資債務風險維穩工作。搭建溝通交流、協調處理的平臺,對因企業風險引起的勞資、民間債務等糾紛,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及時化解、處置,防止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維護社會穩定。

    附表:工業企業“防風險”實施方案任務項目表


    附表

    工業企業“防風險”實施方案任務項目表

    序號

    工作任務

    主要內容

    完成時限

    創新防風險工作機制

    金融監管和主管部門履行一線把關職責,強化日常監管和風險排查

    20165月前

    1

    建立金融部門提前報告制度

    各家銀行對企業無力償還貸款等情況,需提前20個工作日向省經信委等相關部門進行預告。

    2016-2018

    2

    建立企業及時報告制度

    重點企業對生產經營和資金運行中貸款到期無力續貸,生產要素短缺,非正常停產等重大事項和重要問題要及時向經信委報告。

    3

    建立各級風險監控制度

    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分管領導,落實部門或專人負責。各地區承擔屬地責任,通過基層開展風險企業排查工作,努力將風險隱患防范在萌芽階段。

    優化融資政策環境

    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強授信機制、業務流程、產品開發等領域的創新,積極改善金融服務。

    2016-2018

    1

    改進信貸管理方式

    鼓勵銀行機構通過合理設定貸款期限、創新還款方式、開展自主續貸、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等方式減輕企業還款壓力,縮短企業融資鏈條。

    2

    強化直接融資手段

    支持各類基金發展,推動省內企業在銀行間市場進行直接融資,鼓勵各地區、開發區、創業基地等組織引導具備高成長性的企業發債。

    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

    通過把控自身經營風險和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做好企業自身風險管控。

    2016-2018

    1

    嚴密把控自身經營風險

    重點企業要加強對市場風險的研判,做好風險預案,提高處置應變能力,為企業實現經營目標提供支撐和保障。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2

    保持適度負債規模

    根據產業周期結合發展階段,合理運用財務杠桿,滿足企業經營發展需要。處理好既有負債與新增負債、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負債與資產的關系,負債規模要與自身財務能力相匹配,防止過度負債。

    3

    積極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

    引進戰略投資者、定向增發、發行股權信托、引入政府產業基金等方式擴大股權融資比重。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私募債券等融資方式,豐富資金來源,降低融資成本。

    有效化解企業債務風險

    按行業、屬地組織摸排、核實涉險企業情況,形成重點風險企業名單;評估企業風險性質,理清企業債務關系,提出相應處置方案。

    2016-2018

    1

    主動靈活應對

    擇機啟動企業突發信貸風險會商幫扶工作機制,通過盤活存量資產、減免稅費、資助補助、切斷互保鏈風險、平移擔保負債、引入戰略投資者、企業應急周轉金等手段靈活處置企業資金鏈風險問題。

    2016-2018

    2

    強化分類處置

    對主業經營良好暫時資金困難的企業,銀行不搞“一刀切、急剎車”;對杠桿率高但產品有市場的企業,采取行政協調、市場重組等手段,進行幫扶;對產能過剩、無救助價值的企業,有序退出。

    3

    鼓勵企業兼并重組

    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完善并購貸款業務、擴大并購貸款規模。推動金融機構對兼并重組企業實行綜合授信。允許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通過發行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等籌集兼并重組資金。

    4

    加快不良貸款處置

    引導有關銀行業機構加快不良貸款核銷和處置進度。發揮資產管理公司等市場處置主體作用。提高案件訴訟、審查辦理及處置執行效率,加快不良貸款處置進程。

    5

    積極做好維穩工作

    建立風險化解維穩協作機制,引導輿論導向,搭建溝通交流、協調處理的平臺,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及時化解、處置,防止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打印本文】

  •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草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