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工人‘三班倒’,原來的產品也砍掉了不少,給垃圾桶的訂單‘讓路’,其中七成訂單來自上海。”在浙江臺州路橋區航星塑料模具廠,常務副總經理唐傳余步履匆匆。
凌晨到深夜,一些廠區的門口總是排著大貨車,急切等待發貨的買主甚至等不及產品入倉庫。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后,來自上海等地的分類垃圾桶訂單,迅速涌入中國塑料制品的重要產地臺州。
事實上,從年初開始,上海的很多小區開始垃圾分類試點,唐傳余接到的上海訂單就開始明顯放量。同屬臺州地區的黃巖區華庭智能家居工程有限公司,原來每天生產200個分類垃圾桶,現在已經增長到日產1萬個左右,增長了約50倍。
某電商平臺統計顯示,近一個月來,約3000家臺州日化企業受益于垃圾分類政策的推進,線上買家增長近一倍,企業銷量同比增長超過45%。
對塑料制品企業來說,未來一個時期,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將“垃圾分類”引向深入,訂單量仍然樂觀。何況,未來還有潛力同樣巨大的農村市場。
要解決突然加劇的這些要素制約,臺州市塑料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陳嘉增認為,機器自動化生產將成為必然趨勢,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是一些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良機。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