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解爐運行周期短一直是制約吉林石化70萬噸/年乙烯裝置負荷提升的瓶頸問題,尤其是6號裂解爐改造之后E側運行周期只有25天,離目標值50天相距甚遠。為此,吉林石化年初成立了裂解爐攻關小組,從工藝調整、設備和儀表維護等方面進行攻關,使乙烯裝置老區裂解爐平均運行周期由42天提高到50天以上,此舉預計年可節約創效200余萬元。
攻關小組通過查找歷史記錄,收集了包括內外操記錄的運行參數20余個,并對其進行分析,發現了數據變化過程中特別不規律的參數——文丘里壓力。附后乙烯車間發動全員參與查找問題的原因,發現是由于爐管結焦速度較快導致。于是,攻關小組采取逐步降低爐出口溫度的辦法,每次調整10℃,同時24小時跟蹤監控裂解爐變化,收集系統循環乙烷的流量數據。經過3次調整,裂解爐出口溫度COT控制在825℃~830℃。在保證技術參數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6號裂解爐的運行周期得到延長。
此外,攻關小組還根據裝置負荷和自產燃料情況,積極優化天然氣和燃料碳四的補入比例,穩定燃料氣系統,將裂解爐單組爐溫偏差穩定控制在±3℃,并對1、4、5號運行裂解爐進行對流段蒸汽吹灰。乙烯車間還制訂了裂解爐停爐檢查記錄和裂解爐日常運行檢查記錄的制度,確定了44項檢查內容,確保日常運行監控和停爐后檢修一次到位。
在儀表設施維護方面,他們確保裂解爐裂解氣在線分析系統運行正常,進一步優化了裂解爐出口溫度,降低輻射段爐管結焦速度,延長了裂解爐運行周期。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