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進出口總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曾艷菊在不久前召開的’2007國際橡塑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滿足下游產業在工藝上的新要求,塑料軟包裝業應加快技術創新,提高裝備水平,積極采用新原料、新技術,實現塑料軟包裝產品向高性能、多功能的方向發展。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塑料軟包裝業已成為我國塑料工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之一,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國內市場對塑料薄膜的需求量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據預測,2006-2010年間,我國各類塑料軟包裝膜的年產量將達540萬噸,2011-2020年間將達750萬噸。曾艷菊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塑料軟包裝業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技術裝備總體水平落后,企業經營規模小。一方面,國產設備相當一部分在精度、質量、效率上與國際先進設備還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國從國外引進不少先進的塑料包裝加工設備,但其中一些設備已過折舊期而進入淘汰期了,部分三資企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國現有塑料包裝材料規模以上企業8000家,其中薄膜制造企業2240多家,產量在萬噸以上的僅有25家,超過5萬噸的僅5家。
二、產品結構不合理造成生產能力過剩。塑料薄膜品種單一、質量檔次低,不能很好地滿足下游產業提出的質量要求,再加上產量的高速增長,造成市場供過于求。
三、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我國復合軟包裝產品的生產目前以干式復合為主。由于干式復合采用的溶劑類粘合劑存在環境污染及溶劑殘留問題,使干式復合材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另外,塑料包裝廢棄物特別是一次性塑料包裝廢棄物日益增長的產生量,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日趨嚴重。
四、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明顯。在技術水平方面,國外不僅有設備上的優勢,在檢測標準上也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在產品結構方面,國外產品的品種規格多、專業化程度高、可選性程度高,而國內產品門類少且雷同多、產能高但檔次低。
目前國家針對產品檢測相關法規、標準的相繼出臺,以及下游產業對產品環保、安全要求的提高,環保、安全已成為塑料軟包裝生產的新主題。食品、衛生用品及家用消費品、煙草等產業,分別對塑料軟包裝產品的溶劑殘留控制、油墨殘留控制、GMP認證及QS認證等提出了工藝上的嚴格要求。
曾艷菊指出,面對這種新形勢,塑料軟包裝業應加快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積極采用新原料、新技術,實現塑料軟包裝產品向高性能、多功能的轉變。一要開發提高保護性能,延長貨架期的高阻隔包裝材料;二要加快無菌包裝材料、抗菌性包裝膜、耐輻射包裝膜的開發及應用;三要采用納米復合包裝材料,促進傳統塑料包裝材料的巨大變革;四要生產環境友好型塑料包裝材料,如易回收再利用的塑料包裝材料,易環境降解塑料(EDP)中的生物降解塑料,零污染泡沫塑料,薄壁瓶及袋狀包裝容器。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