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當前位置:首頁 >

    通用塑料

    塑料:人類甩不開的難題

    July.30
    中國科學報
      91億噸塑料!
      這是人類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生產的塑料重量,相當于10億頭大象,或2.5萬幢紐約帝國大廈。并且這些塑料大多數都被丟到垃圾填埋地或是海里,僅9%被拿來再循環使用。
      如果以現有使用塑料的情況來看,到了2050年,丟棄在垃圾填埋地和環境中的廢棄塑料將超過130億噸。
      7月19日,《科學進展》刊登了以《塑料的生產、使用和命運》為題的報告。報告顯示,雖然全球環保意識日益高漲,再生使用的概念依然難以推廣,塑料再循環利用少之又少。即便是塑料被焚化,也會對自然環境有害。
      其實,塑料對環境的影響一直被人們關注。
      在早前,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海洋殘骸計劃總監華萊士指出,丟棄在水中的塑料垃圾已危害到逾600種海洋生物,造成鯨魚、海龜、海豚、魚和海鳥傷害或死亡。
      對生態環境的威脅,甚至讓人們對塑料也產生了“敵意”,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的生活與生產離不開塑料。
      “塑料應用領域很廣,涉及家用制品、建筑、包裝、汽車、電氣電子、航空航天等諸多方面,公認用量最大的是包裝行業。”北京工商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教授、科學技術處副處長楊彪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塑料質輕、性能好、穩定性好,受到各界的歡迎。但也正是由于其穩定,導致在環境中的長期大量積累,造成污染。
      塑料污染與塑料添加劑污染
      塑料污染其實包含著兩重含義:一是塑料難以被自然分解,二是塑料中的添加劑從塑料中游離到環境中后對其造成的污染。
      目前,塑料由聚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這些物質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其有害,它給環境帶來的問題更多是‘臟、亂、差’。”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子健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塑料能影響農田土壤的耕作,生物誤食塑料則會引起消化道問題。
      特別是,“微塑料”越來越引起關注。它屬于塑料的一種加工形式,其粒徑小于5毫米。“這樣微小且分散的微塑料更加難以回收和處理。”王子健表示。
      微塑料與塑料添加劑受到關注,是因為它們不僅對環境造成威脅,同時也對人類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影響。
      王子健認為,塑料的核心環境問題是塑料中的添加劑,因為相當一部分添加劑對于健康與環境都存在危害,“毒性產生的原因比較簡單,一是因為添加劑不是聚合物,聚合物通常是低毒的;二是添加劑與塑料并部鍵合,是可以游離釋放的”。
      2007年6月1日,歐盟正式實施《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REACH),對進入其市場的所有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其中的高度關注物質(SVHC)幾乎每年都有遞增,截至今年7月7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已正式發布第17批SVHC清單。自此,REACH法規SVHC清單(高度關注物質清單或授權候選物質清單)共有174項。
      “SVHC中涉及到塑料添加劑的種類很多,比如,塑料中的增塑劑主要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其中許多已經證明有致癌性和生殖毒性。”王子健解釋說,“添加劑本身并不和塑料母體化學結合,因此是可以釋放出來的。進入環境的影響是次要的,主要是進入生活用品了。現在市場上許多塑料制品都是回收塑料做的,相當一部分是進口的廢棄塑料,問題很大。”
      塑料也需可持續發展
      因為暫時無法找到合適的材料替代塑料,所以各國為了應對塑料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得不改變塑料,比如生產出可降解的塑料,或是對塑料進行回收再利用。
      但可降解塑料也存在問題,“添加這些天然的可降解原料,只是有利于在常規塑料上形成空洞,崩解成碎片,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塑料降解。降解是指分子量降低,由大分子變成小分子。”楊彪解釋說。
      “可降解塑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塑料。僅僅是塑料的替代品。由于化學結構不同,可降解塑料在大多數領域不可能取代塑料,少數領域可以部分替代,特別是民用領域由于化學結構不同,可降解塑料在大多數領域不可能取代塑料,少數領域可以部分替代,特別是民用領域。”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循環經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副主任曲睿晶對《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
      塑料的回收再生也是一個難題。“我國塑料回收難主要是因為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大宗生產資料價格高,市場短缺,加之我國原材料不足。”曲睿晶解釋說,“而且,因為粗放式生產生活模式,我國工農業生產浪費嚴重,人們生活由節儉節約型向高消費型轉變,催生了大量的廢塑料,但由于沒有做到垃圾分類,我國的廢塑料混雜無序、污染度高,還有一部分多次梯級利用后很難再利用。”
      但廢塑料中的塑料添加劑問題很難解決,“廢塑料再生在許多歐美國家已經禁止使用或限量了。但這些塑料被從國外運回國內后,一些廠家用來再生使用,健康風險就非常大了”。
      “我國的塑料污染很特殊,一方面是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棄物對環境中水土氣的污染破壞,另一方面因為我國大量進口發達國家廢舊塑料進行再生,其清洗、破碎、造粒、吹塑、擠塑過程中的污染也成為白色污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生活垃圾中大概3500萬~4000萬噸廢塑料,不管是如何利用和處置,與之前正常進口4000萬噸,特別是走私量是許可進口的5~10倍計算,進口廢塑料和國內產生的廢塑料污染占比2:1或4:1,進口廢塑料污染觸目驚心。”曲睿晶表示。
      今年的7月17日,我國已經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截至2017年底,中國將禁止進口4類共24個品類的固體廢物,包括生活源廢塑料、釩渣、未分類的廢紙及廢紡織品。
      堵不如疏
      “塑料本身沒有污染,是因為我們在使用過程中,不當的處置、廢棄、不當的再加工摻雜夾帶污染物才導致污染。”曲睿晶繼續補充道,廢塑料的確容易污染,容易夾雜污染物,但廢塑料可以被加工為塑料膜、塑料袋、汽車的塑料殼等。
      更重要的是,塑料來自石油和煤炭、天然氣等原生礦產,當下化石資源日漸緊缺,所以讓塑料重復利用無疑可以解決資源循環利用這一問題。
      對此,曲睿晶表示,除了嚴控固體廢物進口之外,同時國家進一步修訂規范利用進口固體廢物生產再生資源的標準。比如對于再生塑料的應用范圍和降維次數提出要求,再生塑料特別是薄膜類產品,尺寸和厚度都可以提出更高更細的要求,同時根據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明確誰生產誰自行回收的規則。
      “既然我們離不開塑料,就更不能將塑料一味地妖魔化,因此,趨利避害是永恒的主題。”曲睿晶說。

    【打印本文】

  •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草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