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木市場近年來一直是行業發展的熱點,然而,應用推廣的受阻以及成本壓力,使得業界對這一市場的熱度銳減。隨著業界對塑木技術在國內技術發展與應用認識的不斷提高,這一新材料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又始煥發出新的活力。
環保主題在中國受阻
木塑材料的產業化推廣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最初主要是作為改性塑料應用。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木塑產品逐漸具備了塑料、木材、金屬等單質材料的優點,成為自成體系的新型材料。目前,各類木塑制品在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日本和韓國等國已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形成了比較規范的產業和市場。
塑木技術在中國的推廣最初主要以環保和低成本為出發點,強調中國巨大的廢舊塑料市場與各種可再生木質資源的豐富性以及巨大的市場機會。中國塑料廢棄物市場巨大,例如,2005年塑料表觀消費量超過4000萬噸,其中作為一次性消費品進入廢棄物環節的用量不會低于1000萬噸。若20%能應用于塑木加工,至少已有200萬噸的加工量,這還沒有考慮木粉及其他添加物的增量。而從市場來看,中國每年需求的托盤數量過億只,如果10%能夠為塑木所代替,就是1000萬只的用量。
然而,經過近十年市場發展,截至2005年底,中國木塑制品年產銷量不到10萬噸。為什么巨大的市場,巨大的資源優勢卻不能轉變為巨大的效益與市場?為什么在北美、歐洲、日本等國家、地區能夠成功發展的產業,在中國則舉步維艱?
歸根結底,中國廢舊塑料回收采用的混合回收模式,以及造粒廠家對廢舊塑料的分類不夠細致,使得研發過程中掌握的穩定工藝經常遇到不同批次回收料品種、性能差異的影響,而使得產業化發展所需的穩定工藝難以實現。而木塑應用發展成功的地區無一例外具有完善的廢舊塑料分類與回收體系。
從環保主題轉向產品提升
在認識到中國塑木市場發展面臨的壓力之后,業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后,從傳統的降低成本的概念開始更多的轉向提高木制品的性能與塑料制品的外觀的角度。同時應用領域也從最初以木質托盤為主要目標的市場,向建材、家具、裝飾、汽車等高檔次的應用領域發展。利用新原料以及建立專門的回收途徑作為木塑復合用料漸漸成為保證加工工藝穩定性的重點,市場又出現新的一輪木塑熱。近期業界的兩個活動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
10月20日,中外合資秦川塑料機械有限公司舉辦正式成立慶典。特別值得關注的一點便是合資方之一的未來公司就是在中國市場大力推廣塑木技術的一個先行者。而秦川機床對此次合作寄予厚望,期望在十一五末秦川未來的產值可以達到十二億元人民幣。相比秦川塑機目前的產值而言,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在秦川塑機原有的技術之外,無疑將重要的增長砝碼壓在塑木市場的成熟與發展上。
在企業重視這一市場之外,行業協會同樣看好這一市場新一輪的發展前景。12月5日,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塑木制品專委會籌備委員會在深圳召開,塑木制品專委會的成立已經得到民政局批準。并將于2007年3月正式舉辦成立大會。
事實上,業內把塑木技術與制品作為發展方向的企業正在不斷增多。如果我們把前期的中國塑木產業發展看作探路階段,新一輪的發展我們不妨可以看作中國塑木產業開始進入軌道。隨著中國塑料回收產業的不斷發展成熟,我們有理由相信,環保概念同樣還將重回木塑產業的主題,那時,塑木產業將會進入更高速度的發展新階段。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