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岑偉涵及其團隊正忙于對進駐中塑之都的塑料貿易企業、貨車司機進行培訓。
6月29日,由樂從塑料協會、廣東中塑之都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樂商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中塑之都正式上線。這是佛山首個“互聯網+塑料貿易”生態平臺,岑偉涵是廣東中塑之都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大到企業巨頭,小到市場搬運工,都能在中塑之都生態體系中受益。”岑偉涵認為,傳統產業的轉型離不開互聯網。中塑之都將為樂從乃至珠三角塑料貿易全鏈條提供現貨交易、倉儲服務、現代物流、金融貸款等多元化配套服務。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吸引了本地80%的塑料貿易企業、3000多名貨車司機、200多名搬運工進駐,產品品類超過3000種。接下來平臺計劃啟動億元補貼計劃,并將在一年內簽約10個大型協議倉庫,助力塑料貿易行業發展。
“我們計劃從樂從出發,繼續聯合各行業協會等多方資源,將中塑之都的模式進行復制,輻射整個珠三角的‘互聯網+傳統產業’,最終構建巨量級的生態服務體系。”岑偉涵說。
上線兩周產品種類超3000
作為佛山首個“互聯網+塑料貿易”生態平臺,中塑之都由樂從塑料協會、廣東中塑之都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樂商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上線兩周,該平臺已吸引了本地80%的塑料貿易企業進駐,產品種類超過3000種。
岑偉涵介紹,中塑之都是塑料行業協會與科技企業跨行業、跨地域的首次合作,共有六大業務板塊,包括現貨交易、倉儲服務、現代物流、全方位保險、金融貸款、搬運服務,將為樂從乃至珠三角塑料貿易全鏈條提供多元化的配套服務。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樂從憑借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資源集約優勢,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塑料全產業鏈業務布局,影響力遍布全國。隨著產能過剩、成本加劇等問題的出現,塑料貿易遭遇發展瓶頸。如何轉型升級,成為行業思考的主要問題。
“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塑料貿易方式已逐漸失效,通過線上整合貿易資源,讓消費者得到個性化服務,是塑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樂從塑料協會會長黃錫釗表示,塑料協會是由塑料行業企業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個人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中塑之都的項目,從提出概念到全票通過立案,僅經過了兩次會議討論,這也說明了行業對于互聯網轉型的需求。
而有別于純粹的網上報價和交易,中塑之都結合本地市場實際,將前往專業市場對貨物進行逐一檢查驗收,向買方反饋相關信息,確保交易的真實性。“這是實體店購物的優勢,將此特性放進中塑之都,也是其優勢所在。”岑偉涵表示。
貨車版“滴滴”無縫接入
“大到企業巨頭,小到市場搬運工,都能在中塑之都生態體系中受益。”這是岑偉涵搭建平臺的最初愿望。為此,他所在的互聯網企業自主研發了貨車版“滴滴”——貨牛,并已無縫接入中塑之都。
據了解,貨牛整合了線上線下各大專業市場的貨主和司機資源,將提供個性化B2B貨運服務。“滴滴打車的客戶群體面向全中國,而貨牛的客戶精準度達到90%,目前主要是佛山地區的商會以及貨車司機,且獲取用戶的難度相對較低。”岑偉涵表示,截至目前,該平臺已吸引3000多名貨車司機和4家物流公司進駐。
這個貨車版“滴滴”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岑偉涵介紹說,平臺首先對注冊的司機、商戶以及車輛信息進行審核,確保真實性。當商戶需要使用運輸服務時,可登錄平臺發布相關信息,之后平臺將進行訂單分發。符合要求的司機接單后將前往中塑之都的自由倉庫取貨,送到目的地后即可收取相應費用。
為了保護貨車司機的利益,中塑之都根據實際情況,對貨運費用進行標準化。“雖然剛開始司機收到的錢相對較少,但當訂單量和好評上升后,他就有機會獲得更大的收益。”岑偉涵說,由于當前貨運市場供大于求,貨車司機除了完成基本任務,還有不少時間和精力,通過貨牛,就能把這些資源調動起來。
與此同時,中塑之都將補貼1億元助力塑料貿易行業發展。億元補貼計劃融合了銀行機構、民間資本等力量,計劃在上線一年內簽約10個大型協議倉庫。
比如說,用戶使用平臺上的特定倉庫時,只要平臺收到貨物,并通過審核驗收,平臺就可以向用戶發放等額貨款,并可隨借隨還。“平臺的貸款利息比民間借貸和銀行借貸都低,預計能有效解決用戶現金流緊張的問題。”岑偉涵說,億元補貼計劃不僅僅對商戶進行資金補貼,還將通過現代物流環節,服務整個行業生態系統。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