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當前位置:首頁 >

    管道建材

    中流擊水立宏圖 浪遏飛舟系達觀

    June.29
    中華建筑報
      發軔于“綠色環保”和“創新驅動”的新一輪產業轉型浪潮正在變革中國經濟的結構與質量。20多年的淬煉,鴻達模具終以現代科學的管理方式,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在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市場經濟中脫穎而出,成長為模具產業巨擘。作為中國領先的擠出模具生產商,鴻達模具正在用科技創新的魔力和產品品質的魅力悄然影響著塑料產業的發展軌道。日前,記者來到“中國模具之都”--湖北黃石,專訪黃石市鴻達塑料模具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柯友軍,探究鴻達模具的成功基因和發展思路。
      記者:.鴻達模具公司是擠出模具專業制造商,在全球擠出模具業占有重要的地位。眾所周知,塑料模板產業資金、技術門檻高。面對這樣的經營風險,當初是什么吸引公司進入塑料模板產業?
      柯友軍:黨的“十八大”把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新的歷史高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名列其中,預示著未來經濟發展將更加突出綠色環保的特性。對于企業而言,瞄準了、跟對了產業的綠色發展方向,就是得到了開啟綠色寶藏的密碼。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年消耗木材約占全國總量的1/3,在整個經濟社會中占有極高的綠色權重指標,肩負著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使命,扮演著示范與引領的作用,建筑業將會是國家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的主陣地。建筑業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工具。塑料模板屬綠色建筑材料,憑借質量輕、循環利用、可回收的優點,得到了許多大型施工企業的青睞。近年來,隨著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深入推進,塑料模板的市場應用范圍逐步擴大,投資回報率穩步提高。正是因此,鴻達模具決定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資源,加快鴻達模具與產業鏈的融合,研發生產高品質的塑料擠出模具,從設備選型、工藝配方、模具優化等方面入手,做“交鑰匙”工程,為建筑領域“以塑代木”事業添磚加瓦。
      記者:隨著建筑業增速大幅下滑,模架行業的競爭進入了品質為王的時代,從模具商的視角,您認為塑料模具企業該如何適應新的經營環境?
      柯友軍:企業想要真正做強,最根本的還是在技術上不斷超越。塑料模具行業競爭激烈,如果企業沒有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競爭優勢,就只能拼價格。眾所周知,價格戰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惡性競爭行為,會損害全行業的長遠利益。企業只有把自己的制造標準做高,用先進高精的加工裝備真正把模具的核心環節做精做細,優化模具內部構造,提高成品率,進而改善塑料模板使用性能,才能贏得市場口碑,適應經濟轉型。為什么要重視品質?現在網絡有個詞叫“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如果企業還是從傳統的經營思路出發,抱著短期眼光看市場,終將拆散企業與客戶間的友誼,被市場所遺棄。
      記者:李克強總理最近講過,互聯網+雙創+中國制造2025,彼此結合起來進行工業創新,將會催生一場新工業革命。作為模具領軍企業,您對塑料模具行業創新轉型是如何理解的?
      柯友軍:上面三個概念都是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熱詞,就鴻達模具而言,產品品質和技術創新是公司立命之本和發展之源。數年之前,公司就開始實行了供給側改革——精品戰略計劃。我們大刀闊斧進行模具流程改進,制訂質量新標,投入大批資金研制開發新型模具,完成了模具的數據化生產,從下單、生產、售后數據收集、整理,并進行優化、完善,搭建起了一個全新的模具制作與研發的框架,實現了公司世界一流的擠塑模具與技術服務的發展愿景。“中國制造2025”的精髓就是改流水線式的加工型生產為定制式的個性化規模生產。具體到我們企業,鴻達模具按客戶需要正向研發,效果也是革命性的,催生了一批如高速異型材模具、精密耐磨木塑模具、無阻流板材模具等先進模具,廣受市場贊譽,也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在用戶體驗改進方面,我們建設了占地3000平方米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擠出模具調試中心,在出廠前摸擬用戶擠出工藝條件進行調試并擠出樣品,50余名技術人員盡心盡責,堅守著鴻達模具最后一道品質防線,不僅全天候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還承諾產品有360天質保期和48小時內將送到用戶現場的服務等內容,為客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障模具在生產現場即裝即用。針對“互聯網+”,我認為互聯網是一種信息工具,有利于解決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互聯網+”加到任何一個行業,該行業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任何企業都可以借助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但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模式。鴻達模具希望通過觸網,對接商貿平臺,破除塑料模板行業傳統經營方式中存在諸如流通環節長、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弊端,促進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以塑代木”事業健康發展。
      記者:“一帶一路”為輸出國內過剩產能,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提供了契機,鴻達模具在國際化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柯友軍: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深入實施,鴻達模具加快了開發國際市場的步伐,國外業務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遞升,成為企業利潤的一個重要來源。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憑借高精度、高質量的產品和鴻達制造的良好口碑,我們的模具得到了國內外廣大客戶的高度認可,產品遍布世界各地。美國、英國、愛爾蘭、巴西、土耳其、俄羅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孟加拉、印度、伊朗等幾十個世界主要國家的塑料市場均有鴻達的身影。
      記者:市場的競爭、企業的發展,歸根結底依靠人才。面對這樣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公司在人才引進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做法?
      柯友軍:公司堅信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大的財富,始終把人才建設擺在企業發展的突出位置。為此,公司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滿足人才精神和物質兩方面需求,踐行以事業發展吸引人、企業文化留住人、高額薪酬激勵人的人才理念。人才施展才華需要平臺,這需要企業對他們進行培訓,相信他們并為其提供舞臺、明確的晉升通道和獎懲體系。目前,公司擁有員工300余人,其中設計師、配方工藝師、模具調試員、高級技工等高端技術人才百余人,占員工總數40%以上。由于公司良好的人事制度激發了員工創新的動力和工作的激情,其研發能力為業內所公認,在多個專業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記者:“以塑代木”是加快建筑領域節材代木,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一步。對于塑料模板行業未來的發展,您有什么建議?
      柯友軍:塑料制品相對于其他材質產品最大的優勢在于綠色。據木材節約發展中心統計測算,如果建筑施工領域有1/3木竹膠合板模板被塑料模板替代,年節約代用優質木材可超過300多萬立方米,生態價值巨大。但是在塑料模板生產中,我們更應該下工夫,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改進配方與工藝,使塑料模板在生產過程中污染性降低,真正發揮其綠色屬性。受經濟增長下滑等因素影響,塑料行業產能過剩現象嚴重,相關企業去庫存壓力大。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更應通力合作,在提升產品品質、改善營銷方式、開拓新興市場、增進用戶體驗、促進產業鏈合作和加大創新力度等方面多做文章,以工匠精神造優質產品,解決性能不足等問題。拒絕任何形式的價格戰,不要以次充好,擾亂市場良性發展秩序。同時,我建議廣大企業要充分借助木材節約發展中心的平臺優勢,以中國塑料模板發展聯盟為家,深化行業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政府出臺扶持塑料模板產業發展的政策。

    【打印本文】

  •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草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