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當前位置:首頁 >

    通用塑料

    梁平打造國內唯一全產業鏈塑料產業集群

    May.16
    甘肅省委宣傳部主管·中國甘肅網
      工業強,則經濟強。不容否認,當前,工業仍是拉動地方經濟快速增長的最有效手段。有著“小天府”和“川東糧倉”美譽的西部農業縣——重慶市梁平縣,最近,正在悄然實現一場“工業夢”。
      生態涵養與工業發展的兩難抉擇
      梁平縣,地處三峽庫區,以坪壩、淺丘為主的地形特點,造就了1900平方公里的良田沃土,是國家商品糧基地。中國三大名柚之一的“梁平柚”,就是盛產自這里。
      抓好生態治理,保護好長江母親河,是三峽庫區的重要使命。在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中,梁平,與萬州、開縣、云陽等11個沿江城市一道,被定位為“生態涵養發展區”。
      梁平縣委、縣政府深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這幾年在生態保護方面不遺余力,每年籌集至少5000萬元基金專門用于環保工作。生態涵養的問題得到穩步推進,然而,如何解決另一個發展的問題?
      這幾年,梁平農業雖然形成了幾大特色產業,但長遠來看,對全縣經濟的支撐作用還遠遠不夠。若不找準工業發展的突破口,與周邊區縣的經濟實力,將拉開很大的差距。
      就區位而言,梁平離重慶主城160多公里,相鄰的萬州和長壽都濱臨長江,都是工業大區。梁平要發展工業,必須錯位思考、另辟蹊徑。
      在不斷思考和尋覓的過程中,生態塑料產業進入了梁平人的視線。
      這里生產的都是“改性塑料”
      發展塑料產業,與環境保護、生態涵養的矛盾如何解決?難道背道而馳,置這么多年的努力于不顧?一開始,梁平人也有諸多顧慮。
      經過論證,塑料產業的確是一個很有前景的產業。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縱深和成渝經濟區快速發展,塑料產業重心逐步向中西部轉移。重慶及周邊的四川、湖北、湖南、陜西、貴州、云南的汽車、電子、家電等行業對塑料需求巨大,梁平承接塑料產業正當時。
      縮小視線來看,重慶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塑料產業也有很高的契合度和關聯度,梁平若打造塑料產業集群,向上可承接化工產業,向下可為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國防軍工、建材等重要產業配套。
      特別是在周邊100公里半徑內,有長壽、涪陵、萬州、達州四大化工基地,匯聚了一大批知名化工企業,為塑料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可是,還是面臨那個問題,環境保護怎樣解決?
      “梁平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梁平縣委縣政府多次強調,梁平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不能拼要素,只能拼思路。
      “很多人聽到塑料產業,就覺得一定有污染,其實這是誤讀。”梁平縣環保局負責人解釋,梁平作為“生態涵養區”,在環保方面相當謹慎。梁平發展的塑料產業之所以冠以“生態”的前綴,在于生產的塑料制品,在工藝上主要通過熱處理對塑料原材料進行加工成型。這一過程主要依靠物理手段完成,與塑料產業上游的原料生產大量運用化工技術有本質區別。
      “我們一貫堅持招商與選商緊密結合,既注重經濟效益,更注重生態環保。”梁平縣投資促進局負責人說,就在去年,梁平縣拒絕一個年產值20億元、稅收1.5億元的大項目。原因很簡單,這個項目涉及廢舊塑料回收,在環保上存在較大風險。
      記者走進梁平縣塑料生態產業園的企業,發現這里的工人上班都不戴口罩,因為廠區里全是沒有刺鼻氣味的塑料型材。
      力爭10年形成500億級產業集群
      在找到如何處理好“生態涵養”與“發展”二者關系的答案后,梁平開始大張旗鼓地干了起來。一邊繼續落實對生態環境的“面上保護”,一邊著力于“點上開發”。
      2014年4月以來,梁平縣政府聯手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三方共同打造中國西部(重慶)塑料生態產業園正式開工,產業園規劃面積13.9平方公里,圍繞塑料制品、塑料模具、改性塑料、研發檢測、交易市場等五大領域,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塑料產業集群。
      全產業鏈的優勢在于入園企業之間相互能形成配套,降低企業綜合成本,發展成本越低,就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落戶梁平。
      2015年4月,重慶市政府常務會審定通過《梁平塑料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將梁平塑料產業正式納入重慶市重大產業布局。
      2015年,梁平在塑料產業方面引進了41個項目,2016年計劃再引進50個左右。力爭在2020年聚合200億級生態塑料產業集群,10年形成500億級產業集群。
      除了塑料產業,梁平縣在“十三五”期間還將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不銹鋼制品產業集群及環保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之間互為供給端與需求端,彼此有著緊密的聯系,進一步延長了彼此的產業鏈。力爭到2020年,四大特色產業形成400億級的特色工業產業集群。
      “我記得當年從確定落戶,到辦完所有手續,只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在那段時間,政府派了一名工作人員專門為我們企業服務,這在其他城市,都是不可想象的。”率先落戶梁平塑料生態產業園的重慶利財管道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見明如是說。

    【打印本文】

  • <noscript id="cgecc"></noscript>
  • <td id="cgecc"><u id="cgecc"></u></td>
    草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