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氟乙烯反傾銷案是由歐洲化學工業委員會代表歐盟聚四氟乙烯產業于2004年7月提出申請,歐盟委員會依照歐盟反傾銷規定于2004年9月正式公告立案,決定對原產于中國和俄羅斯的進口聚四氟乙烯立案調查。我國企業雖積極應訴,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有機氟專業委員會代表國內聚四氟乙烯生產企業進行無損害抗辯,但2005年6月歐盟對中國進口的聚四氟乙烯作出了征收62.7%臨時反傾銷稅的初裁,2005年12月歐盟委員會作出對中國進口的聚四氟乙烯征收55%反傾銷稅的最后裁決。
雖然針對歐盟反傾銷的無損害抗辯未能獲得成功。但從中我們仍可得到一些啟示。
其一,只有積極應訴才是保住市場的惟一辦法。我國加入WTO以來,屢遭國外的反傾銷調查,氟化工產業面臨同樣的情況。如果不積極應訴,必然受到最高傾銷稅率的懲罰,而失去這一市場。國內企業要同心協力,不要以企業小或企業暫時沒有向這些地方出口而聽之任之。值得一提的是江蘇梅蘭集團,雖然當時該公司沒有向歐盟出口,但為了行業的總體利益,梅蘭集團積極參加了行業組織的無損害抗辯。此外還需研究如何真正落實'誰應訴誰受益'的規則,努力保護應訴企業的利益,避免沒有參與應訴的企業免費搭別人贏得的市場準入的順風車的情況,維護行業的正常出口秩序。
其二,中國加入WTO后反傾銷案將越來越多,政府部門應發揮領路人和護航人的作用。一方面,應加強宏觀調控,保護我國越來越少的氟資源。雖然國家已限制了螢石的出口,但是許多地區利用螢石生產成氫氟酸出口,資源沒有發揮最大的效用,而將污染留在了國內。國外企業大量進口我國的低價原料,反過來打我們的反傾銷,壓制國內企業。建議國家加強螢石出口配額管理的同時加強氫氟酸出口的管理。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積極協助企業應對國際官司,避免企業的被動局面。
其三,律師事務所與應訴企業的密切配合是反傾銷案件能否勝訴的重要因素之一。打贏反傾銷案件需要有充分的數據來說話,這就需要應訴企業與承接案件的律師事務所的密切配合。應訴企業要在律師的指導下提供充分的資料,并由熟悉被訴產品業務的專人予以配合。
其四,歐盟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歧視而在個別市場上以不公平的美國為參照國,加大了無損害抗辯勝訴的難度。歐盟對中國的會計制度不認可,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并選擇美國為參照國是極為不公平的。歐盟忽視中國出口產品主要用于低端市場,與歐盟國內生產商完全處在低端和中高端兩個根本不同的競爭領域的事實,在歐盟的生產、銷售和市場份額都有顯著增長,將價格和利潤率的少許下降歸咎于中國產品對歐盟產業的損害。歐盟委員會召開相關企業調查陳述會給予我們的時間很緊,應訴企業很難辦妥簽證前往陳述意見。
國內聚四氟乙烯生產企業為避免重蹈屢遭反傾銷的覆轍,必須要從政策和技術兩個層面積極籌劃反傾銷的應對措施。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聚四氟乙烯生產、出口的宏觀調控力度,力促聚四氟乙烯出口由數量型向技術型、效益型轉變。聚四氟乙烯生產企業要實施名牌戰略,加大技改力度,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防范國外反傾銷風險。同時要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有機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王建中)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