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產的塑料袋物美價廉,受到國際市場用戶的普遍歡迎。但中國塑料袋大量出口,也引起了進口國關注。9月29日,歐盟宣布對中國輸歐塑料袋采取反傾銷措施,征收4.8%~28.8%的反傾銷稅率。其中,7家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待遇,給予4.8%~12.8%的單獨稅率,其他應訴企業適用8.4%的稅率,未應訴企業適用28.8%的全國統一稅率。
消息傳來,中國塑料袋生產企業反應不一。市場上每個普通塑料袋除部分能獲利1分錢以上外,大部分獲利只在0.3~0.5分,利潤如此之低,歐盟又提高了進口稅率,使相當一部分企業不得不放棄這塊市場。但參與應訴的企業,尤其是被歐盟給予市場經濟地位待遇的企業,又不免有點慶幸,畢竟自己的稅率要比其他企業低得多。看來,在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摩擦中,企業是否積極應訴反傾銷,結果大不一樣:不應訴,就意味著可能失去市場;應訴不力,意味著出口市場可能萎縮;而積極應訴,就有獲勝的可能。
目前,國內塑料袋生產企業估計有幾千家。去年6月,歐盟開始對產自中國的塑料袋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卻只有107家中國塑料袋企業應訴。不少企業認為,應對反傾銷是政府的事,與自己無關。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忍為上策,覺得在國內打官司尚且'纏人',洋官司豈不更難對付,況且應訴費用還挺高,等到真正要征收高關稅時,企業大不了轉向,不再出口就是了。有的企業即使應訴了,也不是全力以赴。前年,美國也對中國塑料袋搞了反傾銷調查,有2家應訴企業由于沒有選擇合適的律師,應訴不力,仍然被裁定征收最高稅率。
筆者以為,面對國外所謂的反傾銷,中國企業應該知難而上。在當今國際競爭中,各國實施反傾銷措施的目的并不是追究有關出口方的責任,而是限制其今后的'傾銷'行為,往往針對的是一類產品,其影響不僅關系到產地國的出口,而且勢必波及其國內市場,直接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就拿塑料袋來說,一些中國企業因歐盟實施反傾銷措施出口受阻,轉而在國內搶占市場份額,使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如果說國外市場可以退出,國內市場也能退出嗎?退又能退到哪兒?市場競爭不相信眼淚,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才有生路。面對來自國外的反傾銷,包括塑料袋生產企業在內的中國塑料企業,都應該團結起來,通過法律手段積極應訴,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擴大出口,不能僅僅依靠物美價廉。隨著全球環保意識增強,環保型塑料袋是未來發展趨勢。中國塑料袋生產企業要改變過去以量取勝的低價競爭策略,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逐步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創建品牌,使生產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從而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這應該是應對國外反傾銷的根本之策。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