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各類薄膜基材,包括BOPP、BOPET、BOPA、CPP等,目前大多表現出發展過熱傾向。由于投資缺乏可靠依據,盲目引進生產線,導致生產線數量急劇增加,正在引發產能全面過剩。原本還有一定市場空間的BOPA等,因在2003~2004年引進數條生產線而呈現產能飽和趨勢。
據分析,在新增生產線的同時,中國引進的塑料薄膜生產線在種類和檔次上表現出相當大的盲目性。比如,中國不僅引進了很多條7層共擠生產線,甚至引進了數條9層共擠和流延膜生產線。這些生產線均以生產高阻隔性薄膜為主,但實際上7層以上阻隔性薄膜的市場有限,9層阻隔膜的應用市場更是狹窄。專家認為,沒有市場支撐,就只能用高檔生產線生產5層薄膜,勢必造成設備性能浪費和投資損失,這應當引起投資企業的高度重視。
專家指出,造成中國塑料薄膜生產企業盲目引進生產線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準和不暢。目前,國內企業還不習慣于對投資動作進行公告,當確定投資意向時,并不及時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告,甚至企業間相互保密,結果在投產時發現多家企業已重復引進。其次,國內企業還不習慣在投資前通過咨詢機構進行客觀的市場調查分析,投資缺乏真實可靠的依據,帶有較多的非理性成分。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