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偏高制約了PU鞋底材料的推廣。企業已采取了一系列降密手段,使外底密度降至0.45~0.60g/cm3。為進一步降低密度,縮小與其它鞋底材料的成本差距,我國目前已經開始嘗試采用聚合物聚酯改性技術,該技術能夠在保持原有材料優勢的基礎上,大幅降低材料成本,使PU鞋材的大規模推廣成為可能。
聚合物聚酯是由乙烯基單體在普通聚酯體系中通過自由基聚合反應形成的聚合物和普通聚酯形成的混合體系,包含3種組分:基礎聚酯是未改性的聚酯多元醇,作為連續相;乙烯基單體聚合物微粒作為分散相,穩定地分散在連續相中,其粒徑小于400nm;接枝聚酯作為分散穩定劑,其含量較少,但對穩定體系至關重要。其中乙烯基單體聚合物微粒作為有機填料,既有無機填料的特性,又優于無機填料,可使制品具備:較高的硬度和承載能力;良好的初始強度、彈性和較小的后膨脹量,縮短脫模時間;均一、精細、規整的孔結構,增加開孔率,提高制品的尺寸穩定性;消除常規低密度制品易出現的結皮薄、脫皮等缺陷。聚合物聚酯改性技術可使PU鞋底在物性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將微孔彈性體密度從0.45g/cm3降低至0.35g/cm3,并減少配方中異氰酸酯的用量,從而降低近20%的成本,顯著提高了PU鞋底材料的性價比優勢和市場競爭力。改性材料性能見表l、表2。
表1聚合物聚酯多元醇改性鞋底原液性能單位:g/cm3A組分B組分A/B自由密度成型密度邵氏硬度用途普通普通100/110~l300.200.42~0.4560~65低密高硬鞋底聚合物聚酯普通100/95~1050.16~0.190.35~0.4065~70低密高硬鞋底表2聚合物聚酯改性前后單底重量對比單位:gA組分B組分應用實例單底重量普通普通A款型180B款型 170聚合物聚酯普通改性A款型145改性B款型153
在國外,西班牙Hoocker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聚合物聚酯的工藝研究,90年代進行了工業化,目前已有4個牌號的產品用于不同類型PU微孔彈性體,包括PU鞋底。在國內,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已開發出聚合物聚酯新產品,商品牌號為WanolESl561。在華南,一些鞋廠已開始采用聚合物聚酯改性技術用于生產PU鞋底。另外,一些生產原料的大型跨國公司也對該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陸續有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商業化產品出現。(煙臺萬華北京研究院 李春蘭)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