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延薄膜發展迅速,行業面貌有了很大的變化,國產流延薄膜技術設備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據統計,2005年產量為30萬噸,達到歷年來的最好水平。但是當前CPP行業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國產化設備生產能力增長過猛最為突出,低檔次設備多,高質量的設備少。經調查,國內CPP設備廠家超過20家,國產線119條的生產能力超過20萬噸,再加上已有進口生產線近70條的生產能力30萬噸,兩項合計生產能力已超過50萬噸。由此可見,生產能力大,產品供大于求,而原料價格的升高,使產品處于微利狀態,為了生存,一些企業爭取壓低價格參與市場競爭,造成了市場的無序。因此,CPP行業必須依靠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檔次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以使企業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同時,走消化吸收國產化設備的路子是對的,關鍵是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設備。
當前,國產流延薄膜生產線發展很好,涌現了一批先進企業,如南通三信公司、佛山俊嘉公司、廣東仕誠公司、佛山德士威公司、溫州瑞安金達公司等,通過不斷創新,無論機械結構、機械性能都有很大提高,機型的開發已從單層到多層,從小幅發展到可生產3000~5000mm寬的多功能生產線,可生產CPP、CPE流延膜、CPE拉伸膜、阻透膜等系列產品,有的產品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但與國際水平相比,在設備的自動化程度、總體設計和零部件的配置、先進的失重擠出系統、模頭有效的厚薄控制、快速制冷恒溫系統和靈活有效的調節冷卻效果、有效地跟蹤控制產品厚薄的測厚儀、產品的反面電暈處理處、可編程序控制卷取系統等,都存在一定差距。總之,要在積極學習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必須有自主的技術產權,才能做到“與世界同步,制造中國最好的流延機”。
高阻隔性、功能性軟塑復合包裝膜(袋)向新的技術水平發展,但食品包裝薄膜(袋)的安全衛生性受到嚴重挑戰。
縱觀2005年軟塑包裝膜(袋)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環境適應性的發展動向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熱點,復合高阻隔性、多功能性包裝、無菌包裝技術涌現一批耐油性、保味性、防濕及防霉多功能性新產品,防偽包裝和防靜電包裝的需求也迅速發展。
但是,在發展中,軟包裝膜(袋)的衛生安全性也受到嚴重挑戰,市場上許多食品塑料包裝材料難以符合國家對食品安全、衛生和環保方面的要求,近幾年來各地包裝袋的抽樣合格率偏低,僅有50-60%。從2005年7月中央電視臺播出的蘭州“有毒 奶粉”事件(因甲苯、二甲苯溶劑殘留量超標,包裝膜(袋)不合格)到10月份的PVC保鮮膜添加的增塑劑己二酸二異辛酯(DIOA)的毒性問題引起的風波,造成這局面的原因除了企業本身的問題外,更是與國家對這個行業的管理和制約不夠分不開的。這件事所滲透的深層次問題和因素值得我們深思和重視。
1、在行業管理上,對于從事食品塑料包裝的企業沒有納入食品的行業衛生管理范疇,致使這些企業在生產食品包裝用塑料材料時,等同于生產工業、農業及其他用途的產品,在衛生安全方面沒有任何規定和控制,如對生產環境、人員衛生健康、原材料的選用、生產工藝控制、產品的檢驗以及檢測手段等都沒有專項或特定的要求,安全衛生處于失控狀態。權威性的衛生安全項目檢測體系,到了生產企業,檢測手段和控制項目就更殘缺不全,有的就放任自流了。
2、標準落后于生產發展,隨著生產和產品的發展,許多標準檢測方法和生產脫節,不能細化,缺乏針對性。例如,目前我國的食品包裝塑料材料中要求溶劑殘留物小于10mg/m2,但沒有明確是何種溶劑,推薦性標準要求甲苯殘留物小于3 mg/m2,這也大大落后歐美發達國家的要求。目前各級質量檢驗機構定期抽查的項目都是依據1991年制定的GB10004號耐蒸煮包裝膜國家標準和1993年QB1871號雙向拉伸尼龍和聚乙烯復合膜的行業標準。已大大落后于目前生產實際,即便這樣,目前檢查的總體合格率也只有50~60%,質量工作不能再拖后腿了。
3、沒有建立強制性的準入制和有效的淘汰機制。近幾年食品包裝塑料材料行業發展迅速,大量的中小企業紛紛涌入這個行業。而行業中沒有衛生安全的準入要求,在市場激烈的競爭面前,只有成本的指標,而衛生指標卻全然沒有,優勝劣汰和材料的衛生安全無關,加上廣大消費者也沒有知情權,分不清好壞,就不能真正的通過廣大消費者的樣檢、市場機制的力量來淘汰劣者,推動塑料包裝材料衛生質量的提高。
4、對于生產企業來講,面對激烈的競爭方面,許多企業片面追求“效益”、成本,放棄安全衛生的要求,放棄了社會責任感,抓好食品包裝的質量衛生問題,從技術上是可以做的,目前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做不做的問題。也是造成目前產品衛生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決食品包裝的質量衛生問題,是行業的當務之急,這項工作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做好這項工作可以進一步促進行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因此各單位都有責任投身到這項工作中去,并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中去。
開發共擠薄膜技術成為行業發展的新熱點
食品用復合膜包裝(袋)及PVC保鮮膜的衛生安全性引發的問題,促進更多的塑料包裝企業走綠色包裝之路,除要發展符合衛生安全的水溶性油墨、水溶性醇溶醇粘合劑外,還要開發展共擠技術新產品,開發共擠薄膜應用市場成為2005年行業發展的熱點,并取得進展。主要有:
共擠薄膜輸液袋將逐步立足國內
非PVC共擠薄膜輸液袋已有少量企業投產供應市場,原有全部依靠進口的局面已被打破,佛山神州制藥有限公司引進4條集印刷、制袋、灌裝于一體的生產線,安徽雙津集團的研發項目得到包裝研發資金的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始進入市場,并做到逐步立足國內。
非PVC多層共擠醫用無菌薄膜具有抗高溫、抗老化、高阻隔、理化性能穩定,有效防止熱原反應及交叉污染和空氣污染等優點,可全方位保證病人輸液安全。用其制作輸液袋無毒無害、無溶出、易銷毀。它將輸液過程從目前的半封閉變為全封閉,是靜脈輸液包裝的一次革命。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國內各大藥廠以進口非PVC自動輸液制袋生產線40多條,一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約1000萬袋~2000萬袋,需用共擠薄膜350噸~500噸(根據不同溶積)。2001年至2002年,我國進口非PVC醫用輸液袋用薄膜為2.8萬噸,全部由美國、歐洲供應商提供。其中美國CRGOVAC公司和德國SENGEWALD公司是主要供應商。
據預測,從2006年~2009年,非PVC輸液袋用共擠薄膜國內生產供應商將增加到8~10家,其中2~3家為主流,生產線和生產能力將成倍擴充,將可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技術研發能力將逐步提高,屆時將出現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2010年以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市場也將充分競爭,產品價格趨降。

【打印本文】